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兵戈消息何须问

"兵戈消息何须问"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6:29:34


简介: “兵戈消息何须问”出自明代郑琰的《逢徐兴公话旧》,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īng gē xiāo xī hé xū wè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出处: 《逢徐兴公话旧》
内容:
天涯离别九回肠,今日逢君复异乡。
潞水闻猿双涕夜,黑山归马五年霜。
兵戈消息何须问,弟妹漂零且自伤。
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郑琰
诗人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翻译:

《逢徐兴公话旧》是明代诗人郑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别多次的痛苦和今日重逢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乱和家人分离的痛苦和凄凉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天涯离别九回肠,
今日逢君复异乡。
潞水闻猿双涕夜,
黑山归马五年霜。
兵戈消息何须问,
弟妹漂零且自伤。
此会匆匆又分手,
暮云衰草更凄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和重逢为基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天涯离别九回肠"表达了作者多次离别的痛苦,九回肠形象地描绘了他心中的辛酸和追思。接着,作者表达了与亲友重逢的喜悦之情,称逢君复异乡,意味着与朋友的重逢让他感到宾至如归。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夜晚听到猿猴的声音时流下的双泪,这表明他内心的伤感和痛苦。"黑山归马五年霜"这一句则表达了作者经历了五年的战乱岁月,回到故乡时已是满头白发,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战乱给他带来的苦痛。

接下来的两句"兵戈消息何须问,弟妹漂零且自伤"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消息的无奈和对家人流离失所的忧虑和伤痛之情。战乱使得亲人分离,他无法得知他们的近况,这使得他更加焦虑和伤心。

最后两句"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的重逢只是短暂的,又面临分别的现实,而且暮云和衰草的描绘给整首诗增添了凄凉和悲切的色彩,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总而言之,这首诗《逢徐兴公话旧》通过描绘离别和重逢的情感,以及战乱和家人分离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喜悦和凄凉之情。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给读者带来深刻的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ān yá lí bié jiǔ huí cháng, jīn rì féng jūn fù yì xiāng.
天涯离别九回肠,今日逢君复异乡。
lù shuǐ wén yuán shuāng tì yè, hēi shān guī mǎ wǔ nián shuāng.
潞水闻猿双涕夜,黑山归马五年霜。
bīng gē xiāo xī hé xū wèn, dì mèi piāo líng qiě zì shāng.
兵戈消息何须问,弟妹漂零且自伤。
cǐ huì cōng cōng yòu fēn shǒu, mù yún shuāi cǎo gèng qī liáng.
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
韵脚: 拼音:bīng gē xiāo xī hé xū wèn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戈〈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 戈gē〈古〉兵器♂刃长柄,可以横击。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 消xiāo ⒈溶解,散失~融。~散。~失。瓦解冰~。 ⒉除去,灭掉~除。~炎。~毒。~灭。 ⒊减少,耗费~磨。~耗。~费。 ⒋排遣,度过~遣。~愁。~夏。 ⒌需要不~说。只~两天。 ⒍经得起吃得~。更能~几番风雨。 ⒎ ⒏ ①不利的,否定的除去~极因素。 ②不主动,不求进取克服~极态度。 ⒐ ⒑ ⒒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 息xī ⒈呼吸喘~。~ ~相关。 ⒉叹叹~。 ⒊歇,停止休~。停~。~怒。~事宁人。 ⒋滋生,繁殖灾~。生~。 ⒌利钱利~。月~。年~。 ⒍新闻,音信消~。信~。 ⒎子女子~。弱~。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