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鏖战未收貔虎

"鏖战未收貔虎"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9:01:35


简介: “鏖战未收貔虎”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áo zhàn wèi shōu pí hǔ,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内容:
望飞来、半空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朝代: 宋代
分类: 摸鱼儿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望飞来、半空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
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诗意和赏析: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以观潮之景为背景,表达了辛弃疾对时局纷扰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开篇描述了天空中飞来的鸥鹭,以及地上鼙鼓声的动荡,这些景象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战乱。接着,诗人描绘了截江组练的壮士们奋勇驱山而去,却仍未能平定战乱,暗示着动荡的局势和未竟的战斗。

诗中提到了吴儿,指的是吴越地区的人民,他们习惯于面对困难和敌人的威胁,不畏惧蛟龙的愤怒。这表达了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的描写展示了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红旗飘扬的景象,以及跳跃的鱼儿和踏浪舞动的浪花。这一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最后两句诗引用了长鲸吞吐的景象,表达了巨大力量的存在和人间的战乱。诗中提到人间的戏弄和千千万万的弩箭,意味着战乱和动荡。白马素车东去,象征辛弃疾自身的离去和对功名的追求的无奈和疲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战乱动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遭遇的思考。它展示了辛弃疾对于现实的抱怨和对人生的疑问,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理想和功名的追求的痛苦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àng fēi lái bàn kōng ōu lù.
望飞来、半空鸥鹭。
xū yú dòng dì pí gǔ.
须臾动地鼙鼓。
jié jiāng zǔ liàn qū shān qù, áo zhàn wèi shōu pí hǔ.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cháo yòu mù.
朝又暮。
qiào guàn dé wú ér bù pà jiāo lóng nù.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fēng bō píng bù.
风波平步。
kàn hóng pèi jīng fēi, tiào yú zhí shàng, cù tà làng huā wǔ.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píng shuí wèn, wàn lǐ cháng jīng tūn tǔ.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rén jiān ér xì qiān nǔ.
人间儿戏千弩。
tāo tiān lì juàn zhī hé shì, bái mǎ sù chē dōng qù.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kān hèn chù.
堪恨处。
rén dào shì zi xū yuān fèn zhōng qiān gǔ.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gōng míng zì wù.
功名自误。
mán jiào dé táo zhū, wǔ hú xī zǐ, yī gě nòng yān yǔ.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韵脚: 拼音:áo zhàn wèi shōu pí hǔ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鏖〈动〉 (形声。从金,鏶声。本义温器) 假借为熬。苦战。激烈战斗 合短兵,鏖皋兰下。--《汉书·霍去病传》。注谓苦击而多杀也。” 又如鏖杀(杀尽所有的人而不留活口) 喧嚷,喧扰 市声鏖午枕。--黄庭坚《仁亭》 鏖兵 大规模的激烈战争 赤壁鏖兵(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长江南岸。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此打败曹操的军队) 鏖战 激烈地战斗;竭力苦战 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新唐书·王翃传》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 鏖áo激战,苦战海湾~兵。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 战(戰)zhàn ⒈打仗~争。《地道~》。《地雷~》。保家卫国,英勇善~。 ⒉发抖,极其害怕~栗。打~‘~。胆~心惊。~ ~兢兢。 ⒊ ⒋ ①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略上要藐视敌人。 ②有关战争全局的~略物资。 ③〈喻〉决定全局的策略~略措施。 ⒌ ⒍ ⒎ ⒏ ⒐ ①作战双方的接触线。 ②指某项工作系统或方面教育~线。思想~线。 ⒑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收 (形声。从攴,收声)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 (拘禁)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 收(収)shōu ⒈接到,接受,接纳~到。~留。~入。~款。~容。接~。招~。征~。不~礼。 ⒉聚集,合拢~集。~拢。~罗。~网。创伤~口了。 ⒊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割。麦~。秋~冬藏。〈喻〉成果~获。~成。 ⒋藏,放置妥当~藏。把东西~好。 ⒌招回,取回~回。~取。~兵。~复。 ⒍结束,停止~工。~尾。~场。 ⒎约束,减弱或消失~心。~敛笑容。 ⒏逮捕,拘押~捕。~监。 ⒐ ⒑ ①整理,整顿。 ②整治,惩罚。 ③消灭,杀死。 ⒒ ①物体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 ②紧缩。 ⒓ ①吸收任用(人员)。 ②边收听边记录或录音。 ③汇编集子所采用的诗文等。

:貔〈名〉 又名白罴、白孤、执夷 貔虎 貔貅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晋书·熊远传》 貔子 方 黄鼬,黄鼠狼 貔pí ⒈[貔貅]〈古〉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喻〉勇猛的军队。 ⒉[貔子]〈方〉黄鼠狼。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