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矢诗自儆侬衰惰

"矢诗自儆侬衰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6:30:03


简介: “矢诗自儆侬衰惰”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八十吟十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ǐ shī zì jǐng nóng shuāi duò,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八十吟十绝》
内容:
至道之精以治身,推其土苴足经纶。
矢诗自儆侬衰惰,未有工夫儆国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八十吟十绝》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至道之精以治身,推崇土苴足经纶的观念。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至道之精以治身,
The essence of the ultimate path lies in self-discipline,
推其土苴足经纶。
Promoting the diligent and meticulous work of the common people.

矢诗自儆侬衰惰,
Through poetry, I admonish myself and others against laziness and decline,
未有工夫儆国人。
Yet, I have no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dmonish the people of the nation.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刘克庄强调了至道治身的重要性,即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道德和精神的完善。他认为,只有通过推崇土苴足经纶,即勤劳勤奋地从事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至道的精髓。他自责自儆,希望通过自己的诗词来警示他人,唤起国人的警觉,以免陷入衰惰之中。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强调修身养性:刘克庄认为,个人的修身养性是至道的核心。只有通过自律和自我反省,才能达到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2. 推崇土苴足经纶:土苴指的是普通百姓,经纶指的是勤劳勤奋地从事实际工作。刘克庄认为,只有通过勤劳努力地从事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至道的精髓。

3. 自责自儆: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自责和自儆的情感。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会来警示国人,因此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强调了修身养性和勤劳努力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自身和国人的期望。它呼唤人们在追求至道的过程中,注重个人修养和实际工作,以达到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ì dào zhī jīng yǐ zhì shēn, tuī qí tǔ jū zú jīng lún.
至道之精以治身,推其土苴足经纶。
shǐ shī zì jǐng nóng shuāi duò, wèi yǒu gōng fū jǐng guó rén.
矢诗自儆侬衰惰,未有工夫儆国人。
韵脚: 拼音:shǐ shī zì jǐng nóng shuāi duò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汉·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飞矢;矢 矢shǐ ⒈箭弓~。有的放~。 ⒉发誓~志不渝。 ⒊〈古〉作"屎"用马~。 ⒋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 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 诗shī ⒈文体名。形式很多,它是可以歌咏或朗诵的韵文。 ⒉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儆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告诫;警告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在军,无 儆jǐng ⒈警备,戒备~备。 ⒉告诫,警告杀一~百。~戒未然也(未然未发生的事)。 ⒊紧急情状或消息~备。~报。火~。告~。

:侬 (形声。从人,农声。本义我) 同本义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唐·李白《横江词》 又如侬阿(我);侬家(我);侬辈(我等) 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北高峰。--杨维桢《西湖竹枝集》 古时吴越一带称他人为侬”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乐府诗集》 人。泛指一般人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寻阳乐》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乐府诗集》 侬 侬人,在广西云南交界地区居住的壮族 侬(儂)nóng ⒈〈方〉你。 ⒉我。多见于旧诗文中。

:衰 cui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衰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衰 cuī用于等衰(等次)。又见shuāi。 衰shuāi ⒈微弱,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弱。~退。~落。~败。年老力~。 衰suō 1.蓑衣。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懈怠;懒惰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 惰 duò懒,与勤相对。 【惰性】 ①安于现状不图上进的思想倾向。 ②〈化〉有些物质不易跟其它元素或化合物化合的性质。 【惰性气体】指零族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元素。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在空气中含量约占1%。它们具有稳定的电子构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为单原子分子 。又称稀有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