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饥寒应不免

"饥寒应不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2:17:36


简介: “饥寒应不免”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思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hán yīng bù mi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思家》
内容:
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
饥寒应不免,疾病又何如。
日夜思归切,平生作计疏。
愁来仍酒醒,不忍读家书。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思家》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湖海三年客,
妻孥四壁居。
饥寒应不免,
疾病又何如。

日夜思归切,
平生作计疏。
愁来仍酒醒,
不忍读家书。

中文译文:
离乡背井三年有余,
孤身在湖海之间。
饥寒之苦难免去,
疾病又如何承受。

日夜思念归家的渴望,
平生所计划皆落空。
愁苦来临,只能饮酒醒悟,
无法忍受读家书的痛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戴复古在湖海之间漂泊三年的心情。他与家人分离,孤身在外,面临饥寒和疾病的折磨。诗人日夜思念着回家的渴望,但平生所计划的事情却都落空了。愁苦来临时,他只能通过饮酒来醒悟自己的困境,却无法忍受读家书所带来的痛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但他却无法面对家书所带来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绪低沉,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思家》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切实的描写而闻名,体现了宋代士人在离乡背井、漂泊异乡时的心境。它让读者感受到了离乡困苦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在困境中借酒消愁的无奈心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ú hǎi sān nián kè, qī nú sì bì jū.
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
jī hán yīng bù miǎn, jí bìng yòu hé rú.
饥寒应不免,疾病又何如。
rì yè sī guī qiè, píng shēng zuò jì shū.
日夜思归切,平生作计疏。
chóu lái réng jiǔ xǐng, bù rěn dú jiā shū.
愁来仍酒醒,不忍读家书。
韵脚: 拼音:jī hán yīng bù miǎ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饥 (形声。从食,幾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饥(饑)jī ⒈饿,跟"饱"相对~饿难熬。~肠辘辘。~不择食。 ⒉灾荒,年收成不好~荒。~岁。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免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赦免,释放 免miǎn ⒈去除,去掉~去。~除。~费。~税。~职。~官。罢~。 ⒉防止~疫。避~。 ⒊勿,不要闲人~进。~开尊口。 免wèn 1.古代丧服。去冠括发,以布缠头。 2.物之新生﹑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