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迪教敦民彝

"迪教敦民彝"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5:48:32


简介: “迪教敦民彝”出自宋代何梦桂的《赠徐教谕爱兰》,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í jiào dūn mín y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赠徐教谕爱兰》
内容:
朝采水中芹,莫采水中茆。
采采不盈掬,意不在寸草。
雇瞻尔子衿,忧思郁中抱。
濯江暴秋阳,岂不是杲杲。
杲杲虽丽天,寒荄易枯槁。
君来升文堂,钟鼓试击考。
轰霆起群蛰,沈淖赖雪澡。
以中养不中,宽慈以为宝。
惟皇均降衷,三代此直道。
迪教敦民彝,端拜谢师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何梦桂
诗人介绍: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翻译:

《赠徐教谕爱兰》是宋代何梦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徐教谕的赞赏和敬意,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和对德行的推崇。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和寓意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徐教谕的敬佩之情和对教育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采摘芹菜和茆草的比喻,抒发了对徐教谕品行高尚的赞美。诗人通过描述秋阳的光辉和冰雪的洗礼,表达了徐教谕的坚守和不朽之德。最后,作者以教育为主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徐教谕的谢意和对传统教育的推崇。

赏析:
此诗以淡雅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运用比喻和意象描绘了徐教谕的高尚品德。通过对芹菜和茆草的对比,表达了对徐教谕良好品行的赞赏和敬仰。诗中的秋阳和冰雪象征着坚持和洗礼,暗示了徐教谕道德品质的坚守和不朽。最后,诗人以教育为主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徐教谕的敬佩之情和对教育的思考。

该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儒家思想和教育观念,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徐教谕的赞赏,诗人也借此呼吁社会上的其他人能够向他学习,以德育人,为社会谋福祉。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比喻和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徐教谕的敬意和对教育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áo cǎi shuǐ zhōng qín, mò cǎi shuǐ zhōng máo.
朝采水中芹,莫采水中茆。
cǎi cǎi bù yíng jū, yì bù zài cùn cǎo.
采采不盈掬,意不在寸草。
gù zhān ěr zǐ jīn, yōu sī yù zhōng bào.
雇瞻尔子衿,忧思郁中抱。
zhuó jiāng bào qiū yáng, qǐ bú shì gǎo gǎo.
濯江暴秋阳,岂不是杲杲。
gǎo gǎo suī lì tiān, hán gāi yì kū gǎo.
杲杲虽丽天,寒荄易枯槁。
jūn lái shēng wén táng, zhōng gǔ shì jī kǎo.
君来升文堂,钟鼓试击考。
hōng tíng qǐ qún zhé, shěn nào lài xuě zǎo.
轰霆起群蛰,沈淖赖雪澡。
yǐ zhōng yǎng bù zhōng, kuān cí yǐ wéi bǎo.
以中养不中,宽慈以为宝。
wéi huáng jūn jiàng zhōng, sān dài cǐ zhí dào.
惟皇均降衷,三代此直道。
dí jiào dūn mín yí, duān bài xiè shī zào.
迪教敦民彝,端拜谢师造。
韵脚: 拼音:dí jiào dūn mín yí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迪 开导 迪,道也。--《说文》。按,谓导也。 弗求弗迪。--《诗·大雅·桑柔》 启迪后人。--《书·太甲上》 遵循 为国不迪其法。--扬雄《法言》 行,出走 商其沦丧,我无所为人臣仆,诏王子出迪。--《书·微子》 迪 (形声。从辵,由声。本义道;道理) 同本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 迪 dí开导;引导启~。 【迪斯科】〈外〉放送流行乐曲供人跳舞的夜总会◇来专指一种节奏强烈的乐曲以及和着这种乐曲跳的舞蹈。 【迪亚士】(约1450-1500)葡萄牙航海者。1486-1487年曾率领探险队绕过非洲南端,到达莫塞尔湾,于返航途中发现了好望角。

:教〈动〉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白居易《琵琶行》 教〈动〉 (会意。从攴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 教jiāo传授~书育人。~技术。我~你。 教jiào ⒈指导,培育,培养~导。~养。~诲。请~。因材施~。~学相长。 ⒉使,令,叫风可~船行。~高山低头。 ⒊宗教佛~。道~。基督~。 ⒋ ①按一定的要求培养人才,主要指各级学校的工作学校~育。 ②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工作的活动传统~育。职工~育。家庭~育。业余~育。 ⒌

:敦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厚实 使虞敦匠。╠ 敦 dūn ①诚恳~请。 ②姓。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厚】忠厚。 【敦煌石窟】中国著名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前秦建元二年(366),僧乐尊开始凿窟造象。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 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造像2415尊。壁画包括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造像都是泥塑,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 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斯坦因、伯贤、华尔纳等外国掠夺者的大量盗窃和 破坏。建国后设立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名千佛洞、莫高窟。 【敦刻尔克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盟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侵入比利时,击败英法盟军。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约有34万人 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通过英吉利海峡撤至英国,避免了主要军事力量全军覆没的危险。 【敦请】诚心地邀请。 【敦实】(人或物)粗短而结实。 敦duī 1.治理,管理。 2.投掷;捶击。 3.独处貌。 4.比试。 敦duì 1.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指形制较大的酒器。 3.通"憝"。怨恨,怨怒。 敦dùn 1.竖。 2.同"墩"。土堆。 3.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 敦tún 1.布陈,屯聚。 2.古时军伍编制单位。参见"敦长"。 敦tuán 1.聚拢貌。 2.谓聚拢。 3.通"团"。圆形。参见"敦瓜"。 敦diāo 1.雕画,文饰。参见"敦弓"﹑"敦琢"。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彝 (形声。从糸,彑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同本义 官司彝器。--《左传》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常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彝 常 彝(彜)yí ⒈〈古〉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器。鼎~。 ⒉常,常道,法度~训。~章。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