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讽雩斯五

"讽雩斯五"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9:47:19


简介: “讽雩斯五”出自南北朝沈约的《赠刘南郡委连诗》,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fěng yú sī w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赠刘南郡委连诗》
内容:
追念生平。
欢友非一。
讽雩斯五
披林者七。
方驾清衢。
置酒兰室。
离役代有。
兴言涕溢。
朝代: 南北朝
分类:
诗人: 沈约
诗人介绍: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翻译:

《赠刘南郡委连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刘南郡委连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欢友非一。
讽雩斯五。
披林者七。
方驾清衢。
置酒兰室。
离役代有。
兴言涕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沈约对刘南郡委连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提到刘南郡委连有许多挚友,不止一个,其中有五位被称为讽雩之士,七位被称为披林之士。他们曾一同驰骋于清衢之上,共同征战沙场。现在刘南郡委连已经离去,沈约在他的兰室中设宴,独自举杯畅饮,并代表他们离开的同僚们发表感言,激动得泪水溢出眼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已故朋友刘南郡委连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刘南郡委连的好友数量众多,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诗中的讽雩之士和披林之士指的是与刘南郡委连一同学习讽喻之术的五位友人,以及与他一起穿越丛林、征战沙场的七位战友。这些人曾一同驰骋于清衢之上,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然而,现在刘南郡委连已经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沈约一个人在兰室中独自沉思。他为刘南郡委连和其他离开的朋友感到悲伤,举杯畅饮之余,充满激动地发表感言,泪水不禁涌现。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丧友之痛的深刻感受。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士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中共同奋斗的精神。这首诗词通过回忆和感慨,将人们的思绪引向过去的岁月,唤起对已逝友人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uī niàn shēng píng.
追念生平。
huān yǒu fēi yī.
欢友非一。
fěng yú sī wǔ.
讽雩斯五。
pī lín zhě qī.
披林者七。
fāng jià qīng qú.
方驾清衢。
zhì jiǔ lán shì.
置酒兰室。
lí yì dài yǒu.
离役代有。
xìng yán tì yì.
兴言涕溢。
韵脚: 拼音:fěng yú sī wǔ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讽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同本义 讽,诵也。--《说文》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少不讽。--《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西游记》 又如讽味(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讽经(念经);讽书(背书);讽术(背诵经艺) 婉言微辞或指责 讽,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 讽 fěng ⒈用含蓄的话词劝告或讥刺谈笑~谏。~刺小品。挖苦讥~。 ⒉背书,不看着书本子念读~诵。

:雩〈动〉 (形声。从雨,亏(于)声。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同本义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说文》 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司巫》 大雩者何,旱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 又如雩宗(设祭坛祭水旱);雩祭(求雨祭祀);雩敛(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雩坛(求雨的祭坛) 雩yú 1.古代为祈雨而举行的祭祀。 2.兽名。 3.古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睢县境。 雩yù 1.虹。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扯裂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分开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距离;离开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斯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斯,此也。 斯sī ⒈指示代词。此,这个,这里~人。~时。如~。至于~。 ⒉连词。就,乃,那么天下之道,理安,~得人者也。 ⒊文言助词。同"兮"哀我人~。 ⒋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