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糠粞一施之

"糠粞一施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02:37:43


简介: “糠粞一施之”出自宋代陆游的《犬鸡》,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āng xī yī shī zh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犬鸡》
内容:
小犬一何警,日夜吠篱落。
老鸡则不然,平旦方喔喔。
勤惰各其性,於我何厚薄?糠粞一施之,且复慰寂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犬鸡》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犬一何警,日夜吠篱落。
老鸡则不然,平旦方喔喔。
勤惰各其性,於我何厚薄?
糠粞一施之,且复慰寂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犬和鸡的不同行为表现,表达了对勤奋和懒散的思考和触发。诗人首先观察到小犬的行为,它时刻警惕地吠叫着,声音穿过篱笆,扰人清梦。相比之下,老鸡则在早晨才开始啼叫。诗人觉得鸡和犬各有各的性格和本性,对于自己来说,二者有何差异?诗人在自问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中的“糠粞”是指粗糠和细糠,是一种贫瘠的食物。诗人说,就算只有这样贫瘠的食物,也能够用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糠粞一施之”可以理解为诗人将自己的心志和精力倾注于平凡的事物上,用微小的行动来寻找内心的安慰。

整首诗以对犬和鸡的比较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奋和懒散的思考和推敲。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诗人思考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他觉得无论是勤奋还是懒散,都是各有各的本性,对于自己来说并无高低之别。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平凡琐碎的事物,是一种寻求内心慰藉的方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它传达了一种平凡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寂寞的抚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o quǎn yī hé jǐng, rì yè fèi lí luò.
小犬一何警,日夜吠篱落。
lǎo jī zé bù rán, píng dàn fāng wō wō.
老鸡则不然,平旦方喔喔。
qín duò gè qí xìng, yú wǒ hé hòu bó? kāng xī yī shī zhī, qiě fù wèi jì mò.
勤惰各其性,於我何厚薄?糠粞一施之,且复慰寂寞。
韵脚: 拼音:kāng xī yī shī zhī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糠 (形声。从米,康声。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本作穅”,康”。谷的外壳 邻有糠槽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又 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又如糠菜半年粮;糠覈(糠中的粗屑。形容粗糙的饭食);糠粞(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粮食);糠灯(一种照明用具。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旧时吉林民间多用之) 小麦种子、黑麦种子或其他禾谷的碎裂皮层,从籽粒上分离出来,特别用于家畜饲料 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琵琶记·糟糠自厌》 糠包 糠(穅)kāng ⒈麦、稻等子实脱下来的皮或壳~壳。米~。 ⒉(也写作"康")空,空虚~萝卜。

:粞 碎米 碓下糠粞幸不乏,何妨相倚过余生。--陆游《老鸡》 粞xī碎米米~。糠~。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施 (形声。从,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 施shī ⒈实行,展示,发挥~行。~展。~工。把本领~出来。 ⒉用上,加上~用。~肥。略~丹粉。 ⒊给予~礼。~遗(遗赠送)。 ⒋ 施yí 1.邪。 2.谓太阳西斜。 3.逶迤斜行。 4.大尺名。 施yì 1.延续;延伸。 2.移易;改变。 施shǐ 1.弃置,忘却。 2.解除。 3.宽缓。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