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邮传不通音问隔

"邮传不通音问隔"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5:40:08


简介: “邮传不通音问隔”出自宋代赵万年的《偶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óu chuán bù tōng yīn wèn gé,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出处: 《偶成》
内容:
一心忧国不忧家,掠面黄尘带晚沙。
邮传不通音问隔,家人夜夜卜灯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赵万年
诗人介绍: 福州长溪人,字方叔。宁宗庆元二年武进士。为襄阳制置司干办官。开禧二年,金兵围襄阳,佐知府赵淳守城,定策先据山势地形之要,遏金兵粮道,至九十余日,卒解城围。有《襄阳守城录》、《裨幄集》。
翻译:

《偶成》是宋代赵万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以及对诗词意境和赏析的解析:

一心忧国不忧家,
拂面黄尘带晚沙。
邮传不通音问隔,
家人夜夜卜灯花。

译文:
我全心全意担忧国家,而不担忧个人家庭,
扑面而来的黄土带着夜晚的风沙。
信件无法传递,音信相隔遥远,
家人夜夜在灯前卜算花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赵万年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不计较个人的家庭幸福,而是全心全意关注国家的兴衰。黄土扑面而来,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和战乱带来的痛苦。邮传不通,表示信息交流受到阻碍,意味着诗人与家人分隔遥远,无法及时了解彼此的消息。家人夜夜卜灯花,描绘了家人的孤寂无助,他们在灯前等待着诗人的音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安抚和关怀。

赏析:
《偶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他将国家大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诗中的黄土和晚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困苦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局势的担忧。而邮传不通和家人夜夜卜灯花的描写则表达了诗人与家人分隔遥远的苦闷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词通过对个人与国家、家庭与社会的对比,凸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庭的思念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国家与家庭的对比,以及对战乱时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赵万年忧国爱家的情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 xīn yōu guó bù yōu jiā, lüè miàn huáng chén dài wǎn shā.
一心忧国不忧家,掠面黄尘带晚沙。
yóu chuán bù tōng yīn wèn gé, jiā rén yè yè bo dēng huā.
邮传不通音问隔,家人夜夜卜灯花。
韵脚: 拼音:yóu chuán bù tōng yīn wèn gé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邮 (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 同本义 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 传递文书的驿站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因邮上封事。--《汉书》 缮治邮亭。--《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邮吏(驿战管邮递的小官);邮馆(设在驿站的旅店);邮驿(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 指传送文书的人 殷洪乔不为致书邮。--《晋书·殷浩传》 又如邮人(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古代井田间 邮(郵)yóu ⒈寄递信件、金钱、物品等的专设机构、人员~局。~递员。 ⒉有关邮务的买~票。收~费。~寄。~购。 ⒊〈古〉通"尤"。过错,罪过不知其~。

:传〈动〉 chuan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 音yīn ⒈声声~。 ⒉消息~讯。佳~。 ⒊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双~词。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