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A 岸帻萧骚雪满簪

"岸帻萧骚雪满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19:27:25


简介: “岸帻萧骚雪满簪”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偶至东堂》,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zé xiāo sāo xuě mǎn zā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出处: 《偶至东堂》
内容: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
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
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
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偶至东堂》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戴上帻子,我独自来到东堂,
寂静无人,雪花满满地点缀着我的头饰。
一时闲暇,我感到这真是无价之宝。
回到家中,我在栗树下与亲人畅谈情意。
病愈后,我少了在香山醉酒的时光,
而是在那里少了几分吟咏的乐趣。
久坐蒲团,焦了叶子已经散落一地,
我悠闲地拖着藜杖,藓花深深地铺满了地面。
饥饿时吃饭,懒散时才会入眠,
我何时有空去寻找真心相伴的人呢?

诗意和赏析:
《偶至东堂》描绘了作者范成大在东堂的闲暇时光。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展现了一种宁静自在、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中的雪花、栗树、香山、蒲团等自然景物,以及帻子、藜杖等物品都是生活的细节,突出了作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安逸和舒适。雪花、栗树和藓花等描绘了四时变幻和自然的美丽,而蒲团和藜杖则象征着闲适和悠闲的生活态度。

其次,诗中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感情和对真心相伴的渴望。回到家中,在栗树下与亲人交谈,表达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然而,病后在香山少了醉酒和吟咏的时光,以及诗末提到的寻找真心相伴的心愿,暗示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真挚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世故的反思。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真心相伴的珍视,并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àn zé xiāo sāo xuě mǎn zān, yī xián zhēn shì zhí qiān jīn.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
guī lái lì lǐ duō qíng huà, bìng hòu xiāng shān shǎo zuì yín.
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
jiǔ zuò pú tuán jiāo yè fàng, xián tuō lí zhàng xiǎn huā shēn.
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
jī shí chī fàn yōng shí shuì, hé xiá jiāng xīn gèng mì xīn.
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韵脚: 拼音:àn zé xiāo sāo xuě mǎn zā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平韵)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岸〈名〉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岸〈形〉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岸àn ⒈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河~。~。 ⒉高大,严峻伟~。道貌~然。

:帻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蔡邕《独断》 文武官皆免冠著帻。--《晋书·舆服志》 又如丧帻;帻梁(古代包头的头巾) 犹冠。类似帽子的东西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宋·梅尧臣《鸡冠》 又如帻巾(头巾) 帻zé〈古〉一种头巾。 帻cè 1.牙整齐而上下相切。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骚 (形声。从马,蚤声。本义刷马) 同本义 骚,摩马。--《说文》。段玉裁注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如今人之刷马。” 骚动;动乱 骚,扰也。--《说文》。按,谓马扰动也。 骚,动也。--《尔雅》 徐方绎骚。--《诗·大雅·常武》 南阳骚动。--《后汉书·李通传》。注骚,亦动也。” 九年而王室始骚。--《国语·郑语》 又如骚害(骚扰,伤害);骚骚(急迫的样子);骚杀(下垂飘动的样子);骚边(骚扰边境) 通搔”。抓,挠,以指甲轻刮 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瘠酲。╠ 骚sāo ⒈动乱,扰乱,不安定~动。~乱。~扰。 ⒉文体名,因屈原所著《离骚》而得名。~体。~人(诗人)。 ⒊同"臊"。一种臭味,特指狐腋臭~气。 ⒋ 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离骚》。泛指文学。借指才华,文采稍逊风~。 ②原指姿容俏丽,后多指妇女言行轻佻。 骚sǎo 1.全部;尽数。 骚xiāo 1.地名用字。蒲骚,春秋地名,在今湖北省应城市西北。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雪 借喻 雪xuě ⒈从天上落下的白色结晶物,它是高空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兆丰年。万里~飘。 ⒉揩,拭,洗刷~耻。~恨。 ⒊颜色或光泽像雪的~白。~亮。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 满(漨)mǎn ⒈全~分。~身是泥。 ⒉足,够,符合心意~足。心~意足。非常~意。 ⒊充实,没有余地充~。布~。粮食~仓。 ⒋达到一定限度客~。假期将~。 ⒌骄傲,不虚心自~。谦受益,~遭损。 ⒍斟酒,使满~上这杯。 ⒎ 满mèn 1.通"懑"。烦闷。 2.中医学名词。胀满;壅滞。 3.用同"们"。

:簪 (形声。从竹,賛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簪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 簪zān ⒈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长条形,用金属、玉石、兽骨等制成金~子。碧玉~。 ⒉插,戴~红花。 簪zǎn 1.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