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萌蘖毁绵绵

"萌蘖毁绵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2:52:53


简介: “萌蘖毁绵绵”出自宋代陈文蔚的《观物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g niè huǐ mián miá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观物二首》
内容:
墙东一微物,妙意包藏深。
人皆看枝叶,我独观其心。
萌蘖毁绵绵,茂盛亦骎骎。
从此识天地,生生无古今。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文蔚
诗人介绍: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翻译:

《观物二首》是宋代陈文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观物二首

墙东一微物,妙意包藏深。
人皆看枝叶,我独观其心。

萌蘖毁绵绵,茂盛亦骎骎。
从此识天地,生生无古今。

诗词中的“墙东一微物”,表达了诗人注视墙东一处微小的事物。这个微小的事物蕴含着深邃的意义。而“人皆看枝叶,我独观其心”,表明其他人只看到表面的枝叶,而诗人却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内心。

接下来的两句“萌蘖毁绵绵,茂盛亦骎骎”,描绘了事物的生长过程。诗人观察到即使是初生的嫩芽,也能够破坏无穷无尽的绵延,而茂盛的事物也有其脆弱之处。

最后两句“从此识天地,生生无古今”,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微小的事物,领悟到了宇宙的奥秘。诗人认识到生命的循环和无限延续,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这首诗词通过微小事物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于事物内在本质的洞察力。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超越了表面的现象,领悟到了生命和宇宙的深邃意义。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iáng dōng yī wēi wù, miào yì bāo cáng shēn.
墙东一微物,妙意包藏深。
rén jiē kàn zhī yè, wǒ dú guān qí xīn.
人皆看枝叶,我独观其心。
méng niè huǐ mián mián, mào shèng yì qīn qīn.
萌蘖毁绵绵,茂盛亦骎骎。
cóng cǐ shí tiān dì, shēng shēng wú gǔ jīn.
从此识天地,生生无古今。
韵脚: 拼音:méng niè huǐ mián miá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萌 (形声。从苃,明声。本义草木的芽) 同本义 萌,草芽也。--《说文》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乃舍萌于四方。--《周礼·春官·占梦》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目注勾萌,以望其拆。--《聊斋志异·葛巾》 又如萌甲(嫩芽,花木的芽苞) 比喻事情刚刚显露的发展趋势或情况;开端 圣人见微而知萌。--《韩非子·说林上》 又如萌兆(预兆);萌象(事物的萌芽和征象);萌孽(祸端;邪恶) 通民”、氓”。人民 萌méng ⒈草木的芽草~。 ⒉ 草木发芽~芽。 ⒊开始发生将~。故态复~。 ⒋〈古〉通"氓"。老百姓。

:蘖 (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 同本义 若颠本之有由蘖。--《书·盘庚上》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朱注蘖,旁生萌蘖也。” 非无萌蘖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寻木起于蘖栽。--《文选·张衡·东京赋》。注斩而复生曰蘖。” 又如槎蘖(砍伐幼林) 植物的芽 茶之佳品,芽蘖细微,不可多得。--王观国《学林》 如蘖芽(草木萌生的新芽) 蘖 通糱”。高 宋王筑为蘖台。--《吕氏春秋·过理篇》 蘖 生芽的米 蘖,芽 蘖(櫱)niè树木砍去后或倒下后又长出来的新芽萌~。又泛指稻、麦等植物在茎的基部长出来的分枝分~。

:毁〈动〉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毁山一毛。--《列子·汤问》 毁于椟中。--《论语·季氏》 毁其外门。 毁其盆。--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毁,缺也。--《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 毁,坏也。--《小尔雅·广言》 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 兑为毁折。--《易·说卦传》 毁泉台。--《春秋·文公十六年》 毁信废忠。--《左传·文公十八年》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形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孙子·谋 毁( ⒈爏、 ⒊譭)huǐ ⒈烧掉焚~。烧~。 ⒉破坏,糟蹋~坏。撕~。勿~公物。~人之国。~齿(儿童换齿)。 ⒊诽谤,说人坏话,跟"誉"相对~谤。诋~∶面誉人者,亦好背而~之(面誉人当面说人好话) ⒋ 毁huì 1.龀。参见"毁齿"﹑"毁龀"。

:绵 (会意。从帛,从糸。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通棉”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 绵(緜)mián ⒈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丝~。 ⒉薄弱,软弱~力。软~ ~。~薄(又〈喻〉才能、力量薄弱)。 ⒊连续不断~延。~地千里。 ⒋ ⒌

:绵 (会意。从帛,从糸。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通棉”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 绵(緜)mián ⒈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丝~。 ⒉薄弱,软弱~力。软~ ~。~薄(又〈喻〉才能、力量薄弱)。 ⒊连续不断~延。~地千里。 ⒋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