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氛消夷夏

"氛消夷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20:51:40


简介: “氛消夷夏”出自唐代李回的《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定舞》,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 xiāo yí xià,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出处: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定舞》
内容:
受天明命,敷祐下土。
化时以俭,卫文以武。

氛消夷夏,俗臻往古。
亿万斯年,形于律吕。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李回
诗人介绍: 李回,字昭度,宗室郇王祎之后。父如仙。回本名躔,以避武宗庙讳。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起居郎,尤为宰相李德裕所知。回强干有吏才,遇事通敏,官曹无不理。授职方员外郎,判户部案,历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以刑部员外郎知台杂,赐绯。开成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武宗即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三年,兼御史中丞。
翻译: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定舞》是唐代诗人李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受到天明的命令,庄稼平安丰收。
在变革时期保持节俭,守护文化以武力。

烟消云散,人民追求古风。
亿万年来,一切形态都遵循音律。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描述在郊庙祭祀时演奏的乐章,名为《大定舞》。诗人通过描绘祭祀仪式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受天明命"指的是按照天命来举行祭祀,以祈求农作物丰收和国家安宁。"化时以俭,卫文以武"表达了在社会变革中,要以节俭的精神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保护和发展文化,以武力维护国家的安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郊庙祭祀的场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仪式和庄重。"氛消夷夏,俗臻往古"表达了人们对古代风俗和文化的向往,追求着一种纯朴和庄重的生活方式。"亿万斯年,形于律吕"则强调了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音律的规范与和谐被视为一种准则,各种乐章体现了社会的秩序和规矩。

这首诗词展示了李回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秩序的强调。通过将祭祀仪式与社会变革相结合,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这首诗词既具有历史背景的意义,又蕴含了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òu tiān míng mìng, fū yòu xià tǔ.
受天明命,敷祐下土。
huà shí yǐ jiǎn, wèi wén yǐ wǔ.
化时以俭,卫文以武。

fēn xiāo yí xià, sú zhēn wǎng gǔ.
氛消夷夏,俗臻往古。
yì wàn sī nián, xíng yú lǜ lǚ.
亿万斯年,形于律吕。
韵脚: 拼音:fēn xiāo yí xià
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氛 (形声。从气,分声。本义凶气,古时迷信说法指预示吉凶的云气,多指凶气 ) 同本义 楚氛甚恶。--《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台不过望氛祥。--《国语·楚语》。注凶气为氛。” 氛邪岁增。--《汉书·元帝纪》。注恶气也。”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孙文《序》 又如氛慝,氛邪(邪恶之气);氛厉(祸害之气);氛霓(凶气,妖气);氛杂(杂乱之气);氛秽(邪恶肮脏之气);氛妖(妖气) 泛指雾气;云气 氛雾冥冥。--《礼记·月令》 寒氛结为霜雪。--《素问· 氛、雰fēn ⒈气。〈引〉情势或景象战~激烈。团结友好的气~。 ⒉雾气寒~结为霜雪。 ⒊ 【雰雰】雪下得很大的样子雨雪~ ~(雨雪下雪)。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 消xiāo ⒈溶解,散失~融。~散。~失。瓦解冰~。 ⒉除去,灭掉~除。~炎。~毒。~灭。 ⒊减少,耗费~磨。~耗。~费。 ⒋排遣,度过~遣。~愁。~夏。 ⒌需要不~说。只~两天。 ⒍经得起吃得~。更能~几番风雨。 ⒎ ⒏ ①不利的,否定的除去~极因素。 ②不主动,不求进取克服~极态度。 ⒐ ⒑ ⒒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萺夷也。” 四夷八衭。--《周礼职方式》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衭(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穛) 旧时往往用以穛外囶或外囯人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 夷yí ⒈〈古〉我国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东~。也泛指少数民族四~。 ⒉旧指外国或外国的~情。 ⒊平辈。 ⒋平安,平坦化险为~。夫~以近,则游者众。 ⒌铲平,消灭~去险阻。~族(〈古〉酷刑之一。一人有罪,杀尽家族)。 ⒍ ⒎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