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泰阶两两元不动

"泰阶两两元不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2 16:44:46


简介: “泰阶两两元不动”出自宋代陆游的《寄题周丞相平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ài jiē liǎng liǎng yuán bù dò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出处: 《寄题周丞相平园》
内容:
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
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先生国论如砥平,三朝倚之作权衡。
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
如今归来曲肱卧,世事无穷俱看破;不栽桃李不鉏兰,山僧野叟时来过。
吾侪七十固已寿,更到期颐亦何有?倘知生死本自平,拈放一边如把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寄题周丞相平园》是宋代陆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的道心平和如砥石,就像秋毫一样坚定。他将周易随意地放在床头,本来不需要洗心灵,只需洗耳朵。先生的国家论述就像砥石一样平稳,三朝皇帝都依赖他来权衡事物。国家的政权稳定如泰阶,没有任何动摇,自然而然地万里无战争。如今他归来,放下曲肱(指放松肘部的肌肉),躺卧在家中,对世事看破一切;不种桃李树,不栽兰花,山中的僧人和野老时常来访。我们已经七十岁,寿命已经很长了,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如果明白生死本来就是平等的,就像把酒一样随意地拿起和放下。

诗意:
这首诗词以周丞相的平和心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破和对生死的平静态度。通过对周易、国家政权和自然景观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平和心态的重要性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越。诗中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平和心态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通过对周易、国家政权和自然景观的比喻,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功名利禄的超越。诗中的“先生”指的是周丞相,他被描绘成一个道心平和的人,他的平和心态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政权稳定。诗人通过对周丞相的赞美,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平和心态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整首诗词以平和、淡泊的情感贯穿始终,给人以宁静、超脱的感觉,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ān shēng dào xīn píng rú dǐ, qiū háo fèn yù hé zēng qǐ.
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
màn jiāng zhōu yì zhe chuáng tóu, běn bù xǐ xīn nà xǐ ěr? xiān shēng guó lùn rú dǐ píng, sān cháo yǐ zhī zuò quán héng.
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先生国论如砥平,三朝倚之作权衡。
tài jiē liǎng liǎng yuán bù dòng, zì rán wàn lǐ wú chán qiāng.
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
rú jīn guī lái qū gōng wò, shì shì wú qióng jù kàn pò bù zāi táo lǐ bù chú lán, shān sēng yě sǒu shí lái guò.
如今归来曲肱卧,世事无穷俱看破;不栽桃李不鉏兰,山僧野叟时来过。
wú chái qī shí gù yǐ shòu, gèng dào qī yí yì hé yǒu? tǎng zhī shēng sǐ běn zì píng, niān fàng yī biān rú bǎ jiǔ.
吾侪七十固已寿,更到期颐亦何有?倘知生死本自平,拈放一边如把酒。
韵脚: 拼音:tài jiē liǎng liǎng yuán bù dòng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一董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泰〈形〉 (形声) 同本义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安定平和 泰,安也。--《字汇》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梁录》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处之泰然也。--《元史·许衡传》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时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国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国泰政通) 奢侈 泰,侈也。--《 泰tài ⒈平安,安定~然自若。国~民安。 ⒉过分,过甚俭财用,禁侈~。〈引〉最,极~古。~西(指西方各国)。 ⒊ ①五岳中的东岳,在山东省登~山而小天下。 ②旧时称岳父。

:阶〈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同本义 阶,陛也。字亦作堦。--《说文》 御史奏鸡鸣于阶下。--《尚书·大传》 浮堦乘虚。--何晏《景福殿赋》 三揖至于阶。--《荀子·乐论》 苔痕上阶绿。--唐·刘禹锡《陋室铭》 庭阶寂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匍匐阶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阶廊(台阶和走廊);阶檐(台阶与屋檐);阶陛(宫殿的台阶);阶除(台阶);阶墀(宫殿台阶) 梯子 捐阶。--《孟子》。注梯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九章·惜诵 阶(隺、堦)jiē ⒈台阶,建筑物中用砖、石等砌的分层梯级三揖至于~(揖拱手礼)。〈引〉梯子攀~而上。〈喻〉通达、上升的途径进身之~。 ⒉〈古〉官员的品级官~。 ⒊ ⒋ ⒌ ①指同一阶级中因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分成的层次农民阶级中有富农、中农、贫农等~层。 ②指由不同阶级出身,而因某种相同的特征所形成的集团知识分子~层。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 两(兩)liǎng ⒈数目字 ①一般用在量词或"半、千、万、亿"等前面~支笔。~个条件。~半。~亿。在多位数中常是大数用"两",小数用"二"("两"和"二"也可通用)~万二千。(注意"两" 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⑴有的数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⑵小数和分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零点二四(0.24),五分之二等; ⑶序数也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二姐,第二名等。) ②常用来称成双的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用"两"不用"二")~对。~双。~可。~败俱伤。~极分化。~全其美。~袖清风。 ③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两"不能用成"两两"。 ④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米。~吨。 ⑤形容词前做状语,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势不~立。 ⒉〈表〉不定的数目(十以内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单位一~等于十钱,十~等于一斤(旧制十六~为一斤)。 两liàng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 两(兩)liǎng ⒈数目字 ①一般用在量词或"半、千、万、亿"等前面~支笔。~个条件。~半。~亿。在多位数中常是大数用"两",小数用"二"("两"和"二"也可通用)~万二千。(注意"两" 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⑴有的数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⑵小数和分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零点二四(0.24),五分之二等; ⑶序数也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二姐,第二名等。) ②常用来称成双的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用"两"不用"二")~对。~双。~可。~败俱伤。~极分化。~全其美。~袖清风。 ③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两"不能用成"两两"。 ④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米。~吨。 ⑤形容词前做状语,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势不~立。 ⒉〈表〉不定的数目(十以内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单位一~等于十钱,十~等于一斤(旧制十六~为一斤)。 两liàng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