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於此乐可知

"於此乐可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3 01:19:28


简介: “於此乐可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寄题睡轩》,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cǐ lè kě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寄题睡轩》
内容:
刘侯少慷慨,天马脱馽羁。
一官不得意,州县老委蛇。
新居当中条,墙屋稍补治。
疏轩以睡名,从我远求诗。
朝廷法令具,百吏但循持。
又况佐小邑,有才安所施。
赋租如簿领,狱讼了鞭笞。
翛然即高枕,於此乐可知
王官有空谷,隐者常栖迟。
拂榻梦其人,亦足慰所思。
嗟予久留连,窃食坐无为。
浩歌临西风,更欲往从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寄题睡轩》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刘侯少慷慨,
天马脱馽羁。
一官不得意,
州县老委蛇。
新居当中条,
墙屋稍补治。
疏轩以睡名,
从我远求诗。
朝廷法令具,
百吏但循持。
又况佐小邑,
有才安所施。
赋租如簿领,
狱讼了鞭笞。
翛然即高枕,
於此乐可知。
王官有空谷,
隐者常栖迟。
拂榻梦其人,
亦足慰所思。
嗟予久留连,
窃食坐无为。
浩歌临西风,
更欲往从之。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王安石对自己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官场的腐败和困境,以及王安石对官吏们的批评。他把自己比作刘侯,形容自己少有雄才豪气,但在官场中却无法得到满足,被州县的琐事所困扰。他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宁静的生活,以此来追求自己的诗文创作。

赏析:
《寄题睡轩》通过对官场的批判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王安石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官吏们境遇的艰辛和繁琐,以及官场腐败的现象。王安石通过对自己的描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同时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追求艺术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天马脱馽羁",形容作者渴望摆脱束缚;"疏轩以睡名",表达了王安石将自己的住处取名为"疏轩",寄寓着他追求宁静、远离烦扰的心愿;"王官有空谷",将自己比作隐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王安石矛盾的心态和对官场生活的批判。这首诗词既揭示了当时官场的弊端,也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召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iú hóu shǎo kāng kǎi, tiān mǎ tuō zhí jī.
刘侯少慷慨,天马脱馽羁。
yī guān bù dé yì, zhōu xiàn lǎo wēi yí.
一官不得意,州县老委蛇。
xīn jū dāng zhōng tiáo, qiáng wū shāo bǔ zhì.
新居当中条,墙屋稍补治。
shū xuān yǐ shuì míng, cóng wǒ yuǎn qiú shī.
疏轩以睡名,从我远求诗。
cháo tíng fǎ lìng jù, bǎi lì dàn xún chí.
朝廷法令具,百吏但循持。
yòu kuàng zuǒ xiǎo yì, yǒu cái ān suǒ shī.
又况佐小邑,有才安所施。
fù zū rú bù lǐng, yù sòng le biān chī.
赋租如簿领,狱讼了鞭笞。
xiāo rán jí gāo zhěn, yú cǐ lè kě zhī.
翛然即高枕,於此乐可知。
wáng guān yǒu kòng gǔ, yǐn zhě cháng qī chí.
王官有空谷,隐者常栖迟。
fú tà mèng qí rén, yì zú wèi suǒ sī.
拂榻梦其人,亦足慰所思。
jiē yǔ jiǔ liú lián, qiè shí zuò wú wéi.
嗟予久留连,窃食坐无为。
hào gē lín xī fēng, gèng yù wǎng cóng zhī.
浩歌临西风,更欲往从之。
韵脚: 拼音:yú cǐ lè kě zhī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於 表示感叹 佥曰於!鲧哉!”--《书·尧典》 於 乌”的古字。乌鸦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穆天子传》 另见鉹?? 於乎,於戏 於菟 於wū ⒈〈古〉叹词。 ⒉ ⒊见於。 於yū ⒈姓。 ⒉见於。 於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此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此 cǐ ①这;这个~人、~事、~物。 ②表示此时或此地就~结束。 ③这样如~而已。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原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暴露。 【此一时,彼一时】指现时的情况与以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

:乐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 );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乐(樂)lè ⒈快活,高兴快~。欢~。~事。~不可支。 ⒉喜欢,喜爱~于助人。喜闻~见。 ⒊笑,使人快活可~。大家都~了。玩笑取~。跟小孩逗~儿。 ⒋乐于~此不倦。 ⒌ ⒍ ⒎ 乐(樂)yuè ⒈指音乐~器。奏~。 乐yào 1.喜好。 乐luò 1.见"乐托"﹑"乐乐"。

:可〈动〉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许可;同意;准许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能够;可以 可使以其技鸣。--清·黄宗羲《 可kě ⒈是,对,允许不知~否?大家认~。得到许~的。 ⒉能~吃。~松~紧。坚不~摧。 ⒊值得~亲。~叹。~疑。  ⒋认为,感到,够得上~耻。~畏。太~恶。 ⒌适合,合宜~口。~合心意。〈引〉尽,在一定范围内不增不减~着用钱。~着脚做鞋。 ⒍大约年~十七八。 ⒎字义同"却"相近你虽赞成,我~不赞成。 ⒏字义同"岂"相近~不错了嘛! ⒐疑问句你~记得吗? ⒑加重语气她做事~真快。他工作~得劲。这~不得了! ⒒正,当一方明月~中庭。 ⒓ ①能够,有实现的条件这项工作~能提前完成。 ②也许,或许别等了,她~能不来了。 ⒔ ①但,却困难虽大,~是我们能够克服。 ②是不是你讲的~是她? ③加重语气真是那样,那~是好极了。 ⒕ ①〈表〉允许~以,马上就办。 ②能够,适宜红薯既~以做副食,又~以代粮食。 ③还好,不坏这种电冰箱的质量还~以。 ④行,很,厉害你真~以,这么难办的事,都办好了。今天热得够~以。 可kè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