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W 枉道嬾衣裳

"枉道嬾衣裳"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3:45:12


简介: “枉道嬾衣裳”出自宋代陆游的《记梦》,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g dào lǎn yī sha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
出处: 《记梦》
内容:
旅梦游何地?分明禹庙傍。
不嫌村饷薄,但爱野蔬香。
笋市连山坞,菱歌起夕阳。
一蓑元所乐,枉道嬾衣裳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记梦》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旅梦游何地?
分明禹庙傍。
不嫌村饷薄,
但爱野蔬香。
笋市连山坞,
菱歌起夕阳。
一蓑元所乐,
枉道嬾衣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旅行的情景。诗人梦游的地方就在禹庙附近,他并不嫌弃乡村的生活贫瘠,反而喜爱野蔬的清香。他看到了竹笋市场和连绵的山坞,听到了菱歌在夕阳下唱起。诗人以一蓑衣裳为乐,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过于懒散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梦境,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乡村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他不嫌弃乡村的贫瘠,反而喜欢野蔬的香味,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笋市和菱歌,以及夕阳下的景象,都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他认为一件蓑衣就足够让他快乐,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过于懒散的态度。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ǚ mèng yóu hé dì? fēn míng yǔ miào bàng.
旅梦游何地?分明禹庙傍。
bù xián cūn xiǎng báo, dàn ài yě shū xiāng.
不嫌村饷薄,但爱野蔬香。
sǔn shì lián shān wù, líng gē qǐ xī yáng.
笋市连山坞,菱歌起夕阳。
yī suō yuán suǒ lè, wǎng dào lǎn yī shang.
一蓑元所乐,枉道嬾衣裳。
韵脚: 拼音:wǎng dào lǎn yī shang
平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枉用三尺。--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枉法营私(曲解、破坏法律,以谋求私利);枉矢(不直的箭);枉径(弯曲的小路);枉策(弯曲的马鞭);枉路(弯曲的道路);枉渚(弯曲之渚);枉木(曲木,弯木);枉直(曲与直。 比喻是非、好坏) 邪恶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又如枉上(不正之君主);枉邪(邪恶不正,亦指邪恶不正的人);枉情 枉wǎng ⒈弯曲,不正直矫~过正。~己正人。 ⒉歪曲贪赃~法。 ⒊冤屈,受屈冤~。~害。 ⒋屈尊~驾。 ⒌徒然,白白地~然。~用心机。 枉kuáng 1.汲具。 2.通"狂"。乱貌。参见"枉妆"﹑"枉攘"。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嬾lǎn1.同"懒"。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裳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裳shang ⒈ 裳cháng ⒈遮蔽身体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种绿衣黄~(衣上衣)。 裳chéng 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见"裳裳"。 4.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