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儋耳重阳菊满头

"儋耳重阳菊满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04:52:04


简介: “儋耳重阳菊满头”出自宋代曾几的《九日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ěr chóng yáng jú mǎn tó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九日二首》
内容:
儋耳重阳菊满头,恰如佳月即中秋。
归来唱著中原句,却道黄花蝶也愁。
朝代: 宋代
分类: 九日
诗人: 曾几
诗人介绍: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翻译:

这首诗词是宋代曾几创作的《九日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日二首》

儋耳重阳菊满头,
恰如佳月即中秋。
归来唱著中原句,
却道黄花蝶也愁。

中文译文:
九日的两首诗

重阳节时,头上满是儋耳重阳菊,
宛如美丽的月亮正是中秋。
回到中原地区,唱出了中原的曲句,
却说黄花蝶儿也感到忧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以庆祝节日。诗中的儋耳重阳菊象征着重阳节的花卉,诗人将自己头上满是菊花与美丽的月亮作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暗示着诗人心中的喜悦与庆祝。然而,当诗人回到中原地区,唱出中原的诗句时,却发现黄花蝶也感到愁闷,这或许是在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通过对菊花、月亮和诗句的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将自己的喜悦与节日的欢庆相结合,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对外在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给人以共鸣和思考。整首诗抒发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离别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ān ěr chóng yáng jú mǎn tóu, qià rú jiā yuè jí zhōng qiū.
儋耳重阳菊满头,恰如佳月即中秋。
guī lái chàng zhe zhōng yuán jù, què dào huáng huā dié yě chóu.
归来唱著中原句,却道黄花蝶也愁。
韵脚: 拼音:dān ěr chóng yáng jú mǎn tóu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儋 担(擔)的古字。肩荷、用肩挑 令婢路上担粪。--《世说新语·规箴》 又如儋石(容器名。儋容一石;一说二石为儋。也作担石,檐石);儋负(担负。肩挑背负);儋何(瞪。肩负责任) 抬。二人用肩扛 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而去。--《世说新语·黜免》 儋 同聸”。耳下垂 儋 古州名 儋县 儋dān ①"擔"的古字。肩荷,肩挑。 ②同"聸"。耳下垂。 ③指儋耳。在今海南岛儋县。 儋dàn ①同"畑"。石罌,一种小口大腹的陶器。 ②"擔"的古字。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 耳 ěr ①〈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史记·刺客列传》)、如反覆手~。(《史记·陆贾传》) ②耳朵~聋。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④位置在两旁的~门(大门两旁的小门)。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相互。 【耳聪目明】形容视听灵敏。 【耳目】 ①见闻~不广。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影响。濡沾湿;润泽。 【耳食之谈】见【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又作耳食之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而且凑近耳朵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耳提附耳。面当面。 【耳蜗】〈生〉内耳的组成部分。形似蜗牛壳,故名。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是听觉感受器官。 【耳咽管】见【咽鼓管】。 【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 耳réng 1.见"耳孙"。

:重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菊 (形声。从苃,匊声。本义植物名,通称菊花”) 同本义 采菊东篱下。--晋·陶渊明《饮酒诗》 松菊犹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还束就菊花。--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菊,花之隐逸者。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又如菊实(菊花的果实、种子);菊枕(菊花枕头);菊灯(菊花形状的灯笼);菊水(在河南省西南部。古作鞠水”,也叫菊潭。”) 姓。如菊部头(菊部。宋高宗时官中伶人 菊jú菊花,多年生草本,秋季开花,供观赏。种类很多,有的花可供药用或作饮料。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 满(漨)mǎn ⒈全~分。~身是泥。 ⒉足,够,符合心意~足。心~意足。非常~意。 ⒊充实,没有余地充~。布~。粮食~仓。 ⒋达到一定限度客~。假期将~。 ⒌骄傲,不虚心自~。谦受益,~遭损。 ⒍斟酒,使满~上这杯。 ⒎ 满mèn 1.通"懑"。烦闷。 2.中医学名词。胀满;壅滞。 3.用同"们"。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