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蜑俗争看玉雪人

"蜑俗争看玉雪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1:39:34


简介: “蜑俗争看玉雪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送仲晦国录赴康州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sú zhēng kàn yù xuě r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出处: 《送仲晦国录赴康州二首》
内容:
帝重南邦妙选抡,徐卿又驾两朱轮。
龙潜不付茧丝手,蜑俗争看玉雪人
五瘴下车如痛痒,二麾负郭尚清贫。
吾评此去今萧汲,惜不居中牧远民。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的《送仲晦国录赴康州二首》,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是刘克庄送别仲晦国录赴康州的二首诗之一。诗中描绘了仲晦国录的离去情景,表达了刘克庄对他的赞赏和遗憾之情。仲晦国录作为重要的官员被皇帝选派到南方,而徐卿则是驾车送行的人。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仲晦国录的敬佩和对他离去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情感。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

1. "帝重南邦妙选抡":皇帝重视南方的才俊,精选了仲晦国录,以示重要。这句话揭示了仲晦国录的身份和受到皇帝的赏识。

2. "徐卿又驾两朱轮":徐卿是指送行的人,他准备了两辆朱轮车,以示隆重和重视。

3. "龙潜不付茧丝手":这句话表达了仲晦国录离去的遗憾之情。龙潜是指仲晦国录的才能高深如龙,而茧丝手则是指他离开后再也不能施展才华。

4. "蜑俗争看玉雪人":蜑俗是指康州的居民,他们纷纷争相去看仲晦国录,将他视为珍宝。玉雪人形容仲晦国录的高洁和纯净。

5. "五瘴下车如痛痒":五瘴是指康州的恶劣环境,下车后感受到了痛苦和痒。这句话描绘了仲晦国录离开京城到康州的辛苦和艰难。

6. "二麾负郭尚清贫":二麾是指徐卿,负郭是指背负着仲晦国录的行李,尚清贫说明仲晦国录并不富裕。这句话表达了仲晦国录的清廉和朴素。

7. "吾评此去今萧汲,惜不居中牧远民":刘克庄对仲晦国录的离去感到遗憾,他认为仲晦国录应该留在中央,担任重要的职务,管理远方的民众。

整首诗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刘克庄对仲晦国录的敬佩和对他离去的惋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ì zhòng nán bāng miào xuǎn lūn, xú qīng yòu jià liǎng zhū lún.
帝重南邦妙选抡,徐卿又驾两朱轮。
lóng qián bù fù jiǎn sī shǒu, dàn sú zhēng kàn yù xuě rén.
龙潜不付茧丝手,蜑俗争看玉雪人。
wǔ zhàng xià chē rú tòng yǎng, èr huī fù guō shàng qīng pín.
五瘴下车如痛痒,二麾负郭尚清贫。
wú píng cǐ qù jīn xiāo jí, xī bù jū zhōng mù yuǎn mín.
吾评此去今萧汲,惜不居中牧远民。
韵脚: 拼音:dàn sú zhēng kàn yù xuě rén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蜑dàn 1.旧时南方少数民族之一。 2.旧时南方的水上居民。 3.借指蜑船。

:俗 (形声。从人,谷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 俗sú ⒈风俗土~。移风易~。 ⒉民间的,习见的,大众化的~语。通~易懂。 ⒊低级趣味的,令人讨厌的~套。庸~。鄙~。 ⒋指未出家的人,以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凡夫~子。还~。

:争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刘基《卖柑者言》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争(爭)zhēng ⒈夺,力求得到,互不相让~夺。~取。~先。~气。~斗。力~。为国~光。公平竞~。激烈竞~。 ⒉不同意见相辩~执。~辩。~论。~长论短。 ⒊〈方〉欠,差~十元钱。 ⒋怎么(多见于〈古〉诗词曲中)~奈。~不。~知晓。 争zhèng 1.通"诤"。诤谏;规劝。 2.通"挣"。

:看〈动〉 守护 原是一个老军看管。--《水浒全传》 又如看坡(守护庄稼);看陵(看守皇帝陵墓);看养(守护,照料);看钱奴(守财奴);看鸡(孵鸡);看肚兜铜钱(仅有的几个钱);看坟的打抽丰(歇后语。吃鬼;向鬼索取财物。比喻极 为刻薄,吝啬) 看押,监视以防逃跑 看 〈动〉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远望。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同本义 看,睎也。(睎,望也。)--《说文》 遥看 看kān ⒈守护,监视~门。~家狗。~守(旧时又称看守监狱的人)。~管。~押。 ⒉ ①护理。 ②旧时称护士。 看kàn ⒈瞧,观察~书。~报。观~。察~。~电视。~地形。~舌苔。〈引〉诊治~病。 ⒉访问,探问~望。~朋友。~病人。 ⒊照应,对待另眼~待。特别~重。 ⒋想,以为我~还是这个办法好。 ⒌见解,认识,透彻地了解~法。~透了。 ⒍试一试以观察结果说说~。找找~。先问一声~。 ⒎提防,小心~,碰着! ⒏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雪 借喻 雪xuě ⒈从天上落下的白色结晶物,它是高空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兆丰年。万里~飘。 ⒉揩,拭,洗刷~耻。~恨。 ⒊颜色或光泽像雪的~白。~亮。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