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檄草至今藏

"檄草至今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8:10:22


简介: “檄草至今藏”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杜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 cǎo zhì jīn cá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杜丞》
内容:
忆冒重围入,孤城赖不亡。
战功何日赏,檄草至今藏
旧事归诗卷,新寒入箭创。
江边逢杜杲,鬓发各苍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诗词:《杜丞》

忆冒重围入,孤城赖不亡。
战功何日赏,檄草至今藏。
旧事归诗卷,新寒入箭创。
江边逢杜杲,鬓发各苍苍。

中文译文:
怀念杜丞,冒着重重围困进入孤城,孤城幸免于亡。
战功何时能得到赏赐,战书草稿至今仍然保存。
过去的事情都归于诗卷之中,新的寒冷侵入箭伤处。
在江边遇到杜杲,双鬓发白苍苍。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刘克庄的作品,表达了对杜丞(指杜充)的怀念之情。杜充是北宋时期的名将,他曾经在战乱中勇敢地进入孤城,使其幸免于亡。然而,尽管他有着卓越的战功,但他的功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作者感叹战功未得赏赐,同时提到了保存至今的战书草稿,暗示着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诗中还描述了杜充身上的伤痕和岁月的磨砺,以及作者在江边偶遇杜杲(指杜光庭),两人都已年迈,鬓发已经苍苍,彼此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杜充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杜充的事迹的回忆,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忠诚,以及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作者对杜充的战功未得赏赐表示遗憾,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功勋被埋没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将旧事归于诗卷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珍视和对英雄事迹的传承。最后,描写杜充和作者年老的形象,通过岁月的变迁和外貌的改变,传递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悠悠的主题。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沉的笔触,通过对战功、荣誉和岁月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杜充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对杜杲的描写也增添了一丝温情,通过两位老者的相遇,凸显了岁月流转和人情冷暖的主题。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英雄事迹和历史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忠诚和坚韧精神的赞颂,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ì mào chóng wéi rù, gū chéng lài bù wáng.
忆冒重围入,孤城赖不亡。
zhàn gōng hé rì shǎng, xí cǎo zhì jīn cáng.
战功何日赏,檄草至今藏。
jiù shì guī shī juàn, xīn hán rù jiàn chuàng.
旧事归诗卷,新寒入箭创。
jiāng biān féng dù gǎo, bìn fà gè cāng cāng.
江边逢杜杲,鬓发各苍苍。
韵脚: 拼音:xí cǎo zhì jīn cá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王粲《登楼赋》 至zhì ⒈到,到达~工厂。由东~西。自始~终。 ⒉极,最,达到了顶点~少。~高无上。物~则反。 ⒊ ①〈表〉达到某种程度他还不~于那样。 ②连词。〈表〉另提一件~于意外之财,他是分文不要。

:今 (会意。从佶亼。本义现在)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今 今jīn现在,现代,跟"古"相对~时。~日。~年。从~天起。古为~用。~昔对比。~非昔比。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