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偪仄荒村随户到

"偪仄荒村随户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6:02:31


简介: “偪仄荒村随户到”出自唐代李琪的《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ī zè huāng cūn suí hù dà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
内容:
驰驱徒步问民饥,似我寒儒负笈时。
偪仄荒村随户到,萧疏几屋有烟炊。
平林带暝投山驿,苍鬓卫寒湿雨丝。
野老不知巡历至,相逢尔汝话家私。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李琪
诗人介绍: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翻译:

这首诗词是唐代李琪创作的《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赋荒到天台有作二首
驰驱徒步问民饥,
似我寒儒负笈时。
偪仄荒村随户到,
萧疏几屋有烟炊。
平林带暝投山驿,
苍鬓卫寒湿雨丝。
野老不知巡历至,
相逢尔汝话家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亲自走访农村、探访百姓的情景。诗人自比为寒儒,怀着对民众疾苦的关切,冒着寒风饥饿的困境,步行进入荒僻的村庄,看到几户稀疏的住宅冒着炊烟。他穿过平坦的林间小道,来到山间的驿站,发现那里的守卫人员因为雨水而寒冷潮湿,苍白的胡须上还挂着雨丝。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位老农,老农并不知道诗人是来巡视民情的,两人相遇后交谈了一些家常话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入乡村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的诗人自称为寒儒,体现了他身份的谦逊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他徒步走访农村,亲自体验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对农民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中描绘的荒村景象,通过几户炊烟的描写,表现出村庄的萧条和人们的贫困。而在山间驿站的描写中,雨水的寒湿和守卫人员的苍鬓,进一步增强了诗词的寒冷气氛,也凸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之情。

诗的结尾,诗人遇到了一位老农,两人交谈了一些家常话题。这种相遇虽然是随机的,但也体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平等和亲近,展示了诗人对民情的关怀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尊重。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农民境遇的同情。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递了一种关切民生、关注社会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í qū tú bù wèn mín jī, shì wǒ hán rú fù jí shí.
驰驱徒步问民饥,似我寒儒负笈时。
bī zè huāng cūn suí hù dào, xiāo shū jǐ wū yǒu yān chuī.
偪仄荒村随户到,萧疏几屋有烟炊。
píng lín dài míng tóu shān yì, cāng bìn wèi hán shī yǔ sī.
平林带暝投山驿,苍鬓卫寒湿雨丝。
yě lǎo bù zhī xún lì zhì, xiāng féng ěr rǔ huà jiā sī.
野老不知巡历至,相逢尔汝话家私。
韵脚: 拼音:bī zè huāng cūn suí hù dào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偪 (形声。从辵),畐声。本义接近,靠近) 同本义(仅表示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逼,近也。--《说文新附》 秦兵逼淝水而陈。(陈布阵)--《资治通鉴》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又如逼水(迫近水边);逼曙(天快亮的时候);逼战(近战) 逼迫,即紧紧催促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 偪bī 1.逼迫;威胁。 2.迫近;靠近。 3.狭窄,拥挤。 4.畏缩。 5.古代绑腿的布帛带。 偪fù 1.春秋时有偪阳国。见《春秋.襄公十年》。《谷梁传》作"傅阳"。

:仄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同本义 仄,侧倾也。--《说文》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 又如仄歪(方言。倾斜摇晃);仄日(夕阳,斜阳);仄席(不敢正座,侧身坐在席上。形容忧心的样子);仄起(倾斜突起);仄目(斜着眼看);仄步(行走歪斜貌) 内心不安 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 又如仄悚(恐惧不安);仄兀(歉疚不安) 置 仄zè ⒈倾斜,偏斜倾~。日~(日斜)。 ⒉不安歉~。 ⒊窄宽~适宜。 ⒋

:荒 (形声。从乷,巟声。本义荒芜) 同本义 荒,芜也,一曰草荒地也。--《说文》 我居圉卒荒。--《诗·大雅·召》 野荒民散则削之。--《周礼·大司马》 地广大荒而不治。--《礼记·曲礼》 三径就荒。--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开荒南野际。 极于荒残。--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几处荒坟。-- 又如荒陂(荒芜的坡地);荒梗(土地荒废,道路阻隔);荒楚(杂草树木蔓生的地方);荒白(荒芜);;荒居(荒凉的住处。常用作对自己住处的谦称);荒陋(荒凉简陋);荒城(荒凉的古 城) 荒huāng ⒈庄稼收成不好~年。灾~。备~。〈引〉某种物资严重缺乏水~。粮~。 ⒉野草漫生的或没有人耕种的~芜之地。开~山。垦~地。〈引〉 ①偏僻,荒凉~野。~原。 ②废弃莫~废学业。 ⒊不合情理,错误的~诞不经。~谬绝伦。 ⒋ ①浮夸他的话太~唐。 ②放荡他的所作所为太~唐。 ⒌ ⒍ 荒huǎng 1.凝;不真切。参见"荒忽"。

:村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同本义 邨,地名。--《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潜《桃花源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村坊(村庄);村疃(村庄);村上(村子里);村井(村庄);村公(村中长者);村老(村中父老);村戍(村里守卫之所);村垣(村庄围墙)。又指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正(村司、村吏 、村胥,都指村长);村伍(村户);村邑(村镇。引申指故里);村郭(村镇);村范(村规) 乡村,乡下,农村 村 cūn ①村庄。 ②粗野~野。 【村民委员会】中国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置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又叫村学。 【村野】 ①乡村和田野。 ②性情粗鲁。

:雜 (形声。从辵 同本义 雜,从也。--《说文》 雜无故也。--《易·杂卦》 雜山刊木循也。--《书·禹贡》 无纵诡雜。--《诗·大雅·民劳》 凡庭实雜入。--《仪礼·聘礼》。注不并行也。” 距雜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列星随旋。--《荀子·天论》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韩非子·杨权》 子行而我随之。--《韩非子·说林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随任(晚辈跟随做官的长辈在任所生活 随(雜)suí ⒈跟着,沿着,顺着~着。跟~。~波逐流。 ⒉顺从,任凭~意。~你的便。~遇而安。~心所欲。 ⒊顺便,顺手~手关灯。 ⒋即,立刻~即。~叫~到。 ⒌ ①顺从附和别人的意见~和大伙意见。 ②指态度和气,不固执己见他一向很~和。 随tuǒ 1.椭圆貌。

:户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閠)字的一半『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同本义 户,半门曰户。--《说文》 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字书》 窥其户。--《易·丰》 设于户西。--《仪礼·聘礼》 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礼记·礼器》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当户理红妆。 出户望南山。--晋·干宝《搜神记》 出户南望。 窗户皆闭。--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户下(门边;户住的属下。多指奴婢或门客);户牡(门钥);户门(守门的人);户 户hù ⒈指单扇的门(一扇叫户,两扇叫门)。泛指门夜不闭~。 ⒉人家住~。一家一~。家喻~晓。 ⒊户头储~。用~。 ⒋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 到 dào ①抵达;达到~校、~期。 ②往~南方去。 ③周到不~之处请原谅。 ④表示动作的效果说~做~。 ⑤姓。 【到敌人后方去】中国歌曲。抗日救亡爱国歌曲代表作之一。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 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到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工作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