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W 诬彼七十君

"诬彼七十君"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1:17:11


简介: “诬彼七十君”出自宋代李廌的《封禅碑》,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ū bǐ qī shí j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封禅碑》
内容: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廌
诗人介绍: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翻译:

《封禅碑》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公如同管仲,
封禅只有文皇。
放纵欲望晚了还在,
他的妇人敢于放肆。
诬陷七十位君主,
为民伤心叹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魏国的公爵,他以为自己能够和古代贤臣管仲相提并论,却只有帝王才能享受的封禅仪式。尽管他已经年老,但他的妻子依然放荡不羁,放纵自己的欲望。他冤枉了七十位君主,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个魏国公爵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权力腐败和道德败坏的批判之情。诗中的魏公自负,并将自己与古代贤臣管仲相提并论,但他却无法享受到封禅的殊荣,只能羡慕皇帝的地位和荣耀。这种欲望的放纵使得公爵的妻子变得放荡不羁,不顾道德和社会规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公爵还冤枉了七十位君主,导致了人民的苦难和灾害。整首诗词以哀叹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权力腐败所带来的民众灾难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魏公及其妻子的对比描写,将权力腐败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七十位君主的诬陷,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腐败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整首诗词以辛辣的讽刺和深沉的忧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和权力滥用的不满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应当警惕权力的腐化和对道德的忽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èi gōng rú guǎn zhòng, fēng shàn zhǐ wén huáng.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chǐ xīn wǎn yóu zài, jué fù gù gǎn chāng.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wū bǐ qī shí jūn, āi zāi wèi mín yāng.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韵脚: 拼音:wū bǐ qī shí jū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诬 欺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佞誉诬谀。--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诬禄(假冒有功而受禄)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诬善之人,其辞游。--《易·系辞》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诬去贤使君。 诬太守者。 又如诬扳(犯罪的人诬告攀扯他人);诬罪(诬陷使人入罪);诬系(捏造事实,使人获罪);诬良为盗;诬言(诬罔之言。虚伪骗人的言辞);诬罔(诬蔑冤枉);诬诋(捏造事实以诋毁人) ;诬善(诬陷,欺骗善良) 抹杀 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隋·王度《古镜记》 诬wū欺骗,捏造,陷害~赖。~告。~陷。~(污)蔑。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 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七〈数〉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 国时秦、韩、魏 七qī数目字~天。~擒~纵。~~事变。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