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庀职毋嫌外且疏

"庀职毋嫌外且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02:43:39


简介: “庀职毋嫌外且疏”出自宋代李兼的《简丘粹即次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ǐ zhí wú xián wài qiě sh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出处: 《简丘粹即次韵》
内容:
先生志尚直明庐,庀职毋嫌外且疏
聊向江城纡骥足,行趋禁闼侍鸾舆。
河阳花树曾亲植,鲁相葵根欲尽锄。
从此把君诗过目,绝胜厚禄故人书。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兼
诗人介绍: (?—791)唐陇西人。玄宗天宝中,仕为校书郎。后为州司马,累迁大州刺史。代宗大历十四年,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改鄂、岳、沔三州观察防御使,讨梁崇义。襄阳平,加左散骑常侍。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泾原乱,遂止。贞元元年,为江西观察使。罢省军士,收其资粮,以为月进,希固恩宠。又进六尺高银瓶。人以此少之。七年,征拜国子祭酒。
翻译:

《简丘粹即次韵》是宋代李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志向高洁,居官无嫌外表疏。偶尔来到江城,驾着祥云匆匆而行,进入禁闼侍奉皇室。曾亲手种植了河阳的花树,如今又要拔除鲁相府的葵根。从今以后,我要将您的诗作仔细品读,它们胜过了厚禄和旧友的书信。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对一个志向高洁的先生的赞美。这位先生在官场上守身如玉,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他有着高尚的志向,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事物。诗人称他为"先生",显示出对他的尊敬和敬意。诗人还描述了先生进入禁闼侍奉皇室的场景,表达了对他品德的赞美和仰慕之情。诗人欣赏先生的诗作,认为它们胜过了金钱和友情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先生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来展示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追求。比如"驾着祥云匆匆而行"和"进入禁闼侍奉皇室",描绘了先生高雅的气质和在官场上的崇高地位。诗人还提到了先生种植过的花树和即将拔除的葵根,这些细节突显了先生的仁爱和对美的追求。最后,诗人表示将仔细品读先生的诗作,并认为它们超越了物质财富和友情的价值。整首诗意蕴含深厚,既赞美了先生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崇高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ān shēng zhì shàng zhí míng lú, pǐ zhí wú xián wài qiě shū.
先生志尚直明庐,庀职毋嫌外且疏。
liáo xiàng jiāng chéng yū jì zú, xíng qū jìn tà shì luán yú.
聊向江城纡骥足,行趋禁闼侍鸾舆。
hé yáng huā shù céng qīn zhí, lǔ xiāng kuí gēn yù jǐn chú.
河阳花树曾亲植,鲁相葵根欲尽锄。
cóng cǐ bǎ jūn shī guò mù, jué shèng hòu lù gù rén shū.
从此把君诗过目,绝胜厚禄故人书。
韵脚: 拼音:pǐ zhí wú xián wài qiě shū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庀pǐ ⒈具备。 ⒉治理。

:职 (形声。从耳,只声。职”是记”的意思。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尽职;称职 职(職)zhí ⒈分内应做的或所担任的事情~务。~责。尽~。称~。 ⒉在工作中的位置或地位~位。~称。官~。在~。兼~。任要~。 ⒊掌管~掌。 ⒋旧时下属对上司的自称~遵命前去。 ⒌主要~由于此。 ⒍由于~此。~是之故。 ⒎ ⒏ ⒐ 职tè 1.小木桩。

:毋 (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同本义 毋,止之也。--《说文》 毋,止之辞。--《广韵》 毋者,禁之也。--《论衡·谴告》 毋不敬。--《礼记·曲礼上》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毋从俱死。--《史记·项羽本纪》 毋内诸侯。 毋妄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毋多谈。 又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计);毋己(不得,不能);毋违(不得违误);毋令逃逸;毋自欺 不 毋wú不要,不必,不可以~往。~须。~庸讳言。宁缺~滥。 毋móu 1.见"毋追"。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避忌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厌恶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嫌择(嫌弃 嫌xián ⒈疑惑,疑忌~疑。~猜。~忌。避~。 ⒉厌恶,不满意讨~。~贵。~多。 ⒊仇怨,仇恨~隙。仇~。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桅);外槨(棺材外的套 外wài ⒈跟"内"、"里"相对~面。~因。~部。校~。内~交困。内忧~患。 ⒉疏远的,别处的,非正式的~人。~地。~号。 ⒊指外国~宾。~贸。中~合资办工厂。 ⒋不在一定界限之内~加。此~。另~。 ⒌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甥。~孙女。 ⒍戏曲角色名,多演老年男子。 ⒎

:且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且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魏禧《大铁椎传》 且jū ⒈〈古〉文言语气词。相当于"啊"匪我思~(不是我想念的啊)。 ⒉见qiě。 且qiě ⒈连词。〈表〉进一层~说。而~。并~。况~。既多~好。 ⒉副词。〈表〉暂时~慢。暂~。姑~。 ⒊连词。尚,还死~不怕,何惧困难。 ⒋副词。将,快年~八十。 ⒌〈表〉两者同时并进~看~走。~想~做。~战~退。 ⒍〈表〉经久这种鞋~穿啦。 且cú 1.通"徂"。(1)往。《诗.郑风.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2)犹存,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陆德明释文"且音徂,《爾雅》云存也。"一说为语助词。见朱熹集传。 2.通"粗"。见"且苴"。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5.引申为阐释。 6.指书信。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8.旧时募 化用的簿册。 9.指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