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聪明帝所闻

"聪明帝所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25:40


简介: “聪明帝所闻”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ōng míng dì suǒ wé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内容: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
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
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
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
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梅尧臣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翻译:

诗词:《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
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
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
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
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中文译文:
聪明才华的人最终会得到赏识,皇帝也会听闻其名。
李端明来到河中府,受到段干木的欢迎;离开时,他认识了大冯君。
金色缰绳响于津口,红色旗帜招摇在雁群中飘扬。
回望故国的山河,箫鼓之声穿越了汉横汾河。
古老的城堡在秋月下屹立,高楼宛如等待着白云的到来。
李端明应该与羊叔子一同前行,缓缓走过喧嚣的尘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写给李端明的送别之作。李端明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他的才能最终得到皇帝的赏识,这是作者表达对李端明前程的祝愿和赞美。

诗中提到李端明来到了河中府,并得到了段干木的欢迎,这表明李端明在新的环境中受到了重视和接纳。而当他离开时,他又结识了大冯君,这显示出李端明在人际关系上的广泛交往。

诗中的金色缰绳和红色旗帜象征着李端明的崭新身份和地位,他的离去引起了津口的震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和注目。山河虞旧国的描绘,以及箫鼓汉横汾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李端明离开故国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展示出他在外地的行程将充满荣耀和辉煌。

诗中的古堞临秋月和高楼等白云,描绘了离别时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最后一句提到李端明应该与羊叔子一同前行,缓带隔嚣氛。这里的羊叔子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物,意味着李端明应该与智者为伍,慢慢穿越喧嚣的尘世,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李端明的赞赏和祝愿,同时通过描绘景色和引用典故,给人以壮丽和庄重的感觉,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人才的推崇和追求高尚境界的理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ái yè rén zhōng fú, cōng míng dì suǒ wén.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lái xī duàn gàn mù, qù shí dà féng jūn.
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
jīn luò míng jīn kǒu, zhū qí zhǎn yàn qún.
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
shān hé yú jiù guó, xiāo gǔ hàn héng fén.
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
gǔ dié lín qiū yuè, gāo lóu děng bái yún.
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
yīng tóng yáng shū zǐ, huǎn dài gé xiāo fēn.
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韵脚: 拼音:cōng míng dì suǒ wé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聪 (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 同本义 聪,察也。--《说文》 听曰聪。--《书·洪范》 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 耳彻为聪。--《庄子·外物》 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 又如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 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聪察(擅长审辨);聪察轩昂(明察真伪,仪态不凡);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 聪明,有才智 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 聪 cōng ①听觉失~。 ②听觉灵敏耳~目明。 【聪颖】聪明机灵。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君主,皇帝 帝, 帝 dì ①神话传说或宗教经典称宇宙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天~、上~。 ②君主;皇帝~王、称~。 ③帝国主义反~斗争。 【帝国】 ①国力强盛、版图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唐~、英~。 ②没有帝王而向外侵略扩张的国家第三~(希特勒时代的德国)。 【帝国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特征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又称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 义或资本帝国主义。 【帝子】帝王的子女。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 所suǒ ⒈地方处~。住~。 ⒉机关或其它办事的地方派出~。研究~。医务~。 ⒊量词。指房屋两~住房。三~医院。 ⒋在动词前,〈表〉承受动作的事物亲眼~见。各尽~能。家中~寡有者。我~需要的。 ⒌跟"被"、"为"等合用,〈表〉被动被人~笑。这里的困难已为我们~克服。 ⒍ ①〈表〉因果关系,常与"因为"相应因为她有急事要办,~以不来了。 ②〈表〉用来~以责己者严,~以责人者宽。 ③〈表〉实在的情理或适当的举动不知~以。忘乎~以。 ⒎ ①所说的~谓先进,决不是一切都好。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有不承认或带有揭露、讽刺资产阶级~谓的"民主自由",穷人是无份的。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