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橹声远入菰芦夹

"橹声远入菰芦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08:47


简介: “橹声远入菰芦夹”出自宋代陆游的《小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ǔ shēng yuǎn rù gū lú jiā,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小江》
内容:
细霭斜阳一片秋,数家茅屋小江头。
橹声远入菰芦夹,鸟阵斜飞兰杜洲。
暂佳便成闲啸咏,欲归更复小迟留。
老翁脚力犹能健,明日重来倚寺楼。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小江》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江》

细霭斜阳一片秋,
数家茅屋小江头。
橹声远入菰芦夹,
鸟阵斜飞兰杜洲。

暂佳便成闲啸咏,
欲归更复小迟留。
老翁脚力犹能健,
明日重来倚寺楼。

中文译文:

微薄的霭气斜洒在秋日里,
几家茅屋坐落在小江边。
船桨的声音远远传入菰芦丛中,
一群鸟儿斜飞过兰杜洲。

稍纵即逝的美好便成了闲逸的吟唱,
欲归之心又多次延迟。
老翁的脚步依然矫健有力,
明日他将再次依靠寺庙楼。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江边的景象。细薄的霭气和斜阳交相辉映,构成了秋日的景色。几座茅屋坐落在小江的岸边,江水徐徐流动,菰芦丛中传来远处船桨的声音。一群鸟儿斜飞过兰杜洲,给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诗中暗含了一种闲适自得的心境。作者暂时停留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心情愉悦,开始吟唱诗歌。然而,他也渴望归去,却又不舍离开,多次推迟离去的决定。诗末,描写了一位年迈的老翁,他的脚步依然矫健有力,预示着他将在明天再次来到这里,倚靠在寺庙的楼上。

赏析:

《小江》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江边秋日的景色,展现出陆游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通过描写细薄的霭气和斜阳,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秋日的氛围中。茅屋和小江的描绘,使整个场景显得朴素而真实。

诗人通过船桨声和鸟儿的飞行,增添了一种动感和活力。这些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边的宁静与生机。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他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心情愉悦,开始吟唱。然而,他也感到了离别的痛苦,多次推迟离去的决定,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不舍。

诗末的描写老翁,体现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老翁脚力犹能健,意味着他的精神依然坚韧,情感依然有所追求。明日他将重来,倚靠在寺庙楼上,似乎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依靠和归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小江边的一幅秋日景象,并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陆游作为宋代文学家的才华和对自然、生命和人情的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ì ǎi xié yáng yī piàn qiū, shù jiā máo wū xiǎo jiāng tóu.
细霭斜阳一片秋,数家茅屋小江头。
lǔ shēng yuǎn rù gū lú jiā, niǎo zhèn xié fēi lán dù zhōu.
橹声远入菰芦夹,鸟阵斜飞兰杜洲。
zàn jiā biàn chéng xián xiào yǒng, yù guī gèng fù xiǎo chí liú.
暂佳便成闲啸咏,欲归更复小迟留。
lǎo wēng jiǎo lì yóu néng jiàn, míng rì chóng lái yǐ sì lóu.
老翁脚力犹能健,明日重来倚寺楼。
韵脚: 拼音:lǔ shēng yuǎn rù gū lú jiā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七洽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橹 (形声。从木,鲁声。本义大盾牌) 同本义 橹,大盾也。--《说文》 蒙之以甲以为橹。--《左传·襄公十年》 泰山为橹。--《汉书·司马相如传》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 流血漂橹。--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橹榡(大盾);橹子(方言。手枪) 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 修橹。--《孙子·谋攻》 又如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橹巢(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橹棹(橹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在旁曰橹。--《释名》 橹( ⒊艪、 ⒊艣)lǔ ⒈大盾牌。 ⒉望楼,瞭望台泰山为~。 ⒊船桨,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摇~。大舶夹双~。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远 (形声。从辵,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又如 远(遠)yuǎn ⒈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方。~古。路~。长~。久~。 ⒉不接近,关系疏~亲。疏~。 ⒊(差别)大相差甚~。 ⒋深远言近旨~(说话浅近,含意深远)。 远yuàn 1.离开;避开。 2.不亲近;不接近。 3.违背。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 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入rù ⒈进,收进,从外面进到里面,跟"出"相对~室。~场。~库。收~。量~为出。 ⒉参加~学。~会。~党。 ⒊合乎,合于~时。~情~理。 ⒋ ⒌ ⒍ ⒎

:菰 植物名 用。如菰稗(茭白和稗子);菰首(即茭白);菰苇(指茭白和苇) 同菇” 菰(苽)gū ⒈多年生草本,在浅水里生长,秋季开紫红色小花。嫩茎经黑穗菌寄生后膨胀增大,叫茭白,果实叫菰米或雕胡米,都可食用。 ⒉同"gū ㈠菇"。

:芦 (形声。从苃,眗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又如芦萹(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芦苇 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芦(蘪)lú

:夹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带;沿靠 夹(奱)gā ⒈ ⒉见jiā。 夹(奱、褀、袷)jiá ⒈双层的衣物~衣。~棉被。 ⒉"袷"另见qiā。 夹(奱)jiā ⒈在两旁,在两面~攻。~击。 ⒉从两旁把东西钳住~起来。~着书包。手指~着钢笔。〈引〉两旁有东西限制住~缝。~道相逢。 ⒊混杂,搀杂~杂。雨~雪。 ⒋夹东西的用具发~子。讲义~。食品~儿。 夹xiá 1.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