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匡时国士才

"匡时国士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1 20:19:11


简介: “匡时国士才”出自明代周藩宗正的《送邢宪佥入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āng shí guó shì cá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邢宪佥入贺》
内容: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周藩宗正
诗人:
翻译:

《送邢宪佥入贺》是明代周藩宗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邢宪佥入京贺的场景。宪使匆匆赶往京城,旌旗指引着他登上台阶。寒霜凝结的威力驱散了闷热的夏季,雨水洗净了尘埃。在长乐宫中奏响了陈仙乐,承明皇帝亲手捧起寿杯。宫中的御炉香气弥漫,宫扇初次展开。这首诗赞美了邢宪佥的才能和对国家时事的贡献。然而,作者也表达了对邢宪佥离开的惋惜之情。

赏析:
《送邢宪佥入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明朝宫廷的庄严和繁华。诗中使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如霜威、雨色、长乐、御炉和宫扇等,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美感和庄重感。

诗人通过写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的场景,展现了邢宪佥受到国家重视的身份和使命。同时,描绘了寒霜驱散暑气、雨水洗净尘埃的景象,象征着宪使入京后将为国家带来清新和祥和。长乐宫中奏响陈仙乐,承明皇帝亲手捧寿杯,显示了宪使在朝廷中受到了崇高的礼遇和尊重。

诗中的御炉香散和宫扇初开,表达了宫廷中的喜庆氛围和对宪使的祝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邢宪佥离去的惋惜和思念之情,向他表示了对才能和贡献的赞美。

这首诗词整体上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展示了明代宫廷的盛况和众人对邢宪佥的敬佩。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对国家的希望和对邢宪佥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离别的留恋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àn shǐ qū jīng yì, jīng qí zhǐ shàng tái.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shuāng wēi qū rù shǔ, yǔ sè jìng chén āi.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cháng lè chén xiān lè, chéng míng pěng shòu bēi.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yù lú xiāng yù sàn, gōng shàn yǐng chū kāi.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xiàn sòng fēng rén yì, kuāng shí guó shì cái.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xiàng lái tíng zhēng dì, zhān liàn dú chí huí.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韵脚: 拼音:kuāng shí guó shì cái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匡〈名〉 (形声。从匚,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古 匡kuāng ⒈正,纠正,端正~正。~谬。~坐而弦(弦弹琴)。 ⒉辅助,救助~君。~乏困。 ⒊通"眶"。眼眶泪满~。 ⒋〈方〉粗略计算~算。 ⒌弯曲车轮破,但不~。 匡wāng 1.跛;曲胫。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士〈名〉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 士shì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养活)。 ⒉我国商、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⒊指读书人学~。硕~。~农工商。 ⒋军衔名。在尉级以下上~。中~。又泛指军人战~。激励~气。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谓之~。 ⒍对人的美称人~。壮~。烈~。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 才 cái ①才能怀~不遇。 ②有才能的人奇~。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走。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此类意思)只有你作这事,我~放心。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我~知道迷路了。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来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三岁。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他唱得~好呢! ⑨姓。 【才华】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出众。 【才略】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过人。 【才气过人】才华超过一般人。 【才识】才能和见识。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做自谦语)。 【才思】指文艺创作的能力~敏捷。 【才智】才能和智慧。 【才子】具有很高才干的人。 才zāi 1.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