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伐薪烧炭南山中

"伐薪烧炭南山中"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3:07:17


简介: “伐薪烧炭南山中”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出处: 《卖炭翁》
内容: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朝代: 唐代
分类: 冬天,乐府
诗人: 白居易
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翻译:

卖炭翁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读音: mài tàn wēng, 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 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mài tàn dé qián hé suǒ yíng? shēn shàng yī shang kǒu zhōng sh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kě lián shēn shàng yī zhèng dān,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yè lái chéng wài yī chǐ xuě,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é.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ú kùn rén jī rì yǐ gāo, shì nán mén wài ní zhōng xiē.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piān piān liǎng qí lái shì shuí? huáng yī shǐ zhě bái shān ér.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shǒu bà wén shū kǒu chēng chì,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yī chē tàn, qiān yú jīn, gōng shǐ qū jiāng xī bù dé.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bàn pǐ hóng xiāo yī zhàng líng, xì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韵脚: 拼音: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伐〈动〉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伐 fá ⒈砍砍~。采~。~木。〈引〉敲打~鼓。 ⒉征讨,攻打讨~。兴兵而~。〈引〉声讨口诛笔~。 ⒊夸耀自~其功。

:薪〈名〉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 薪xīn ⒈柴草,柴火釜底抽~。 ⒉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烧,爇也。--《说文》 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 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白居易《卖炭翁》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 (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 烧(燒)shāo ⒈使物体着火~ 火。燃~。 ⒉用热能使物体受热起变化~瓦。~饭。~汤。 ⒊烹饪方法之一炒煎~炸。蘑芋~鸭子。 ⒋发热,体温升高发~。高~。~退了。 ⒌用肥过多,致使植物枯萎、死亡~了秧蔸。 烧shào 1.放火烧野草以肥田。 2.泛指野火。 3.指彩霞。

:炭〈名〉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 炭火(燃烧的炭) 像炭的东西 火。比喻灾难;困苦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炭tàn ⒈将木材封置与外部空气隔离,加高热可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它的大部分是碳素)。 ⒉煤石~。煤~。 ⒊像炭的东西山楂~。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