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曛酣更赋诗

"曛酣更赋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07:31:21


简介: “曛酣更赋诗”出自宋代喻良能的《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凤池》,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ūn hān gèng fù sh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凤池》
内容:
板舆多乐事,沙路及晴时。
约略瞻龙卧,逶迤到凤池。
匏樽细斟酌,华发足遨嬉。
此意安仁解,曛酣更赋诗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喻良能
诗人介绍: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翻译: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凤池》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太孺人由安国经过贤沙,最终到达凤池的旅途中的快乐和愉悦。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板舆多乐事,沙路及晴时。
约略瞻龙卧,逶迤到凤池。
匏樽细斟酌,华发足遨嬉。
此意安仁解,曛酣更赋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旅途为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太孺人从安国经过贤沙,最终到达凤池的愉悦心情。

首两句"板舆多乐事,沙路及晴时"表达了乘坐舒适的车舆,行驶在沙路上,遇见了晴朗的天气,给旅途增添了许多快乐的事物和美好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约略瞻龙卧,逶迤到凤池"描绘了沿途美景,形容山势起伏,道路曲折,犹如龙蛇盘旋,最终抵达了凤池,意味着旅途的顺利和终点的美好。

后两句"匏樽细斟酌,华发足遨嬉"表达了在凤池停留的欢乐时光。太孺人们品尝着细致斟酌的美酒,尽情享受着愉快的嬉戏,尽显华丽的仪态。

最后一句"此意安仁解,曛酣更赋诗"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太孺人的情绪得到了宁静和释放,她们陶醉其中,更激发了她们创作诗歌的灵感。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意境,展现了旅途的愉悦和凤池的美好,表达了主人公们在旅途中的快乐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这首诗词情感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和欣慰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ǎn yú duō lè shì, shā lù jí qíng shí.
板舆多乐事,沙路及晴时。
yuē lüè zhān lóng wò, wēi yí dào fèng chí.
约略瞻龙卧,逶迤到凤池。
páo zūn xì zhēn zhuó, huá fà zú áo xī.
匏樽细斟酌,华发足遨嬉。
cǐ yì ān rén jiě, xūn hān gèng fù shī.
此意安仁解,曛酣更赋诗。
韵脚: 拼音:xūn hān gèng fù sh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曛 (形声。从日,熏声。本义日落时的余光) 同本义 一带斜曛归路,晚风料峭怯寒衣。--清·王宾《江城子·清明》 如曛曛荡荡(喻晚霞蔚为壮观);曛日(夕阳) 傍晚;黄昏 一枕高眠到日曛。--清·张实居《山中即景》 秩纟曛旭(早晚,朝夕);曛黄(曛暮。黄昏);曛晓(早晚,日夜);曛烟(黄昏时的烟霭) 曛 昏暗 天地曛黑,仰视又无纤云。--《类说》 又如曛昧(曛晦。昏暗);曛黑(日暮天黑) 用同醺”。酒醉 赤黄色 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素问》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红~。〈引〉黄昏踌躇日将~。

:酣〈形〉 (会意。从酉,从甘,甘亦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甘”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酒喝得很畅快) 同本义 酣,酒乐也。--《说文》 酣,乐也。--《广雅》 酒酣,上击筑自歌。--《汉书·高帝纪》 代君至酒酣。--《吕氏春秋·长攻》 秦王饮酒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史记·魏公子列传》 宴酣之乐。--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酣湑(畅饮欢乐);酣饫(酒醉饭饱);酣歌(畅饮乐极而歌唱);酣兴(尽情喝酒的乐趣);酣叫(畅饮且大声地呼叫);酣放(嗜酒畅 酣hān酒喝得很畅快酒~耳热。〈引〉尽情,痛快~歌。~睡未醒。~梦正甜。~战(激烈持久的战斗)。〈喻〉浓,盛荷花落日红~。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缴纳赋税 讼者平,赋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给予;授予 赋 fù ⒈赋税。旧时指田地税,各种捐税田~。薄~敛,则民富矣(薄减轻。敛征收)。 ⒉授予,给予~于。 ⒊一种文体,有韵,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诗词歌~。《风~》。《赤壁~》。 ⒋念诗或作诗临清流而~诗。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 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 诗shī ⒈文体名。形式很多,它是可以歌咏或朗诵的韵文。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