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敢恨素衣尘

"敢恨素衣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3:33:29


简介: “敢恨素衣尘”出自宋代陆游的《晨起》,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ǎn hèn sù yī ché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晨起》
内容:
小雨湿清晓,新莺啼早春。
年光惊病眼,节物属闲身。
巴硖东连楚,嶓山北控秦。
远游端可继,敢恨素衣尘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晨起》

小雨湿清晓,
新莺啼早春。
年光惊病眼,
节物属闲身。
巴硖东连楚,
嶓山北控秦。
远游端可继,
敢恨素衣尘。

中文译文:
清晨起床,
细雨湿润着破晓的大地,
新莺在早春的季节歌唱。
岁月的流逝使我的眼睛感到惊慌,
我将闲暇时光奉献给自己。
巴山与硖石东接楚地,
嶓山北控秦国。
我愿远游天下,
不愿被尘埃所束缚。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在清晨醒来后的景象和心情。他描绘了细雨湿润的清晨,新莺在早春的时候欢快地鸣叫。然而,岁月的流逝使他感到焦虑和不安,他渴望将自己的时间用于自由自在的事物。诗中还描述了巴山和硖石与楚地相连,嶓山位于北方控制着秦国。最后,陆游表达了自己渴望远游世界的愿望,而不愿被现实的束缚所困扰。

赏析:
《晨起》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对细雨、新莺和自然山川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清晨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光阴流逝的焦虑和对自由的向往。他希望抛开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远方的旅行。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坚持。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哲理内涵,表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o yǔ shī qīng xiǎo, xīn yīng tí zǎo chūn.
小雨湿清晓,新莺啼早春。
nián guāng jīng bìng yǎn, jié wù shǔ xián shēn.
年光惊病眼,节物属闲身。
bā xiá dōng lián chǔ, bō shān běi kòng qín.
巴硖东连楚,嶓山北控秦。
yuǎn yóu duān kě jì, gǎn hèn sù yī chén.
远游端可继,敢恨素衣尘。
韵脚: 拼音:gǎn hèn sù yī ché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 敢gǎn ⒈有勇气,有胆量勇~。~说真话。~于担重任。 ⒉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请。~问。 ⒊莫非,也许~是他来了? ⒋副词‖"岂有"的意思~不还债。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又指用 素sù ⒈没有染色的丝绸~丝。〈引〉白的,没有染色的~衣。 ⒉颜色单纯,不鲜艳~净。 ⒊本来的,不加修饰或做作的~质。朴~。 ⒋事物的基本成分元~。色~。毒~。因~。 ⒌植物类的食品~菜。吃~。 ⒍向来,一向~知。平~。~不往来。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