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螬食李何妨

"螬食李何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17:28:54


简介: “螬食李何妨”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瓜李》,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áo shí lǐ hé f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瓜李》
内容: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某鲜或腐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瓜李》是一首宋代刘克庄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蝇及瓜勿啖,
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
某鲜或腐肠。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蝇和螬(一种害虫)在瓜和李上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品味的思考。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对于食物的偏好和对于食物的价值判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描述,引发了对于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品味的思考。首先,作者提到"蝇及瓜勿啖",意味着蝇虽然接触到瓜,但人们不愿意吃;接着提到"螬食李何妨",表明即使螬在吃李,也不会对人们有太大的影响。这些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对于食物的挑剔和偏好的观察。

接下来的两句"苦淡谁知味,某鲜或腐肠"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于食物的价值判断和个人口味的差异。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苦和淡的食物只有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知道它们的味道。最后一句"某鲜或腐肠"则表明了人们对于食物的好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喜欢新鲜的食物,而有些人则喜欢发酵的肠类食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品味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它提醒人们在评判食物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仅仅依据外表或传统的标准,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食物的真正价值。同时,这首诗词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示人们对于食物的挑剔和追求某种标准的偏执可能会限制他们对于美食的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íng jí guā wù dàn, cáo shí lǐ hé fáng.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kǔ dàn shéi zhī wèi, mǒu xiān huò fǔ cháng.
苦淡谁知味,某鲜或腐肠。
韵脚: 拼音:cáo shí lǐ hé fá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螬 即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向腹面弯曲。居粪土中,吃农作物的根和茎。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 鸟足之根为蛴螬。--《庄子·至乐》 螬食实者过半矣。--《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螬食之李(比喻破烂货);螬蛴(蛴螬) 螬cáo 1.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向腹面弯曲。居粪土中,吃农作物的根和茎。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 2.泛指蛀虫。

:食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 食sì ⒈供养,拿东西给人吃~亲(亲父母)尽孝。 食shí ⒈吃~菜。~鱼。废寝忘~。 ⒉吃的东西粮~。肉~。~糖。~盐。强兵足~。 ⒊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蚀"日~。月~。全~。 ⒋ ⒌ ①手的第二指。 ②〈喻〉家庭中依靠供应的人口~指浩繁。 食yì 1.人名用字。

:李〈名〉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秡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李lǐ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色的花。果实叫"李子",黄色、紫红色或绿色,可生吃或制做蜜饯。果仁和根皮可供药用。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妨〈动〉 (形声。从女,方声。本义损害;有害于) 同本义 妨,害也。--《说文》 将妨于国家。--《国语·越语》 敬而无妨些。--《楚辞·招魂》 令人行妨。--《老子》。注伤也。” 不以自妨也。--《荀子·解蔽》 贼父之子,妨兄之弟,与此同召。--《论衡·偶会》 又如妨要(妨害要务);妨紊(伤害扰乱) 阻碍 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吕氏春秋·季夏》 又如妨贤(阻碍贤者登进) 妨碍 不以小功妨大务。--《韩非子·难二》 又如不妨;何妨;妨蔽(妨碍) 中止 丁亥 妨 fáng ⒈阻碍,损害~碍。~害。 ⒉ 【不妨】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障碍不~明白说出。 ⒊ 【何妨】使用反问的语气,〈表〉"不妨"这个何~?何~去看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