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烽火应过明妃墓

"烽火应过明妃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3:17:31


简介: “烽火应过明妃墓”出自宋代陆游的《送潘德久使蓟门》,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huǒ yīng guò míng fēi mù,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送潘德久使蓟门》
内容:
昆仑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旄头方下扫。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送潘德久使蓟门》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昆仑东分一枝浑,
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
神禹治水开中原。

这首诗的开篇描述了昆仑山东部的一条山脉,它像是一根巨大的分支延伸出来,穿越龙门。这里引用了羲皇和神禹的典故来说明这条山脉的重要性。羲皇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君主,他受到上古时代的图谶启示,而神禹是古代传说中治理洪水的英雄,开创了中原文明。

三灵实扶艺祖业,
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
顾使残虏今游魂。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东京的赞美,将其称为"东都尊",意味着它是全国的中心和首府。诗中提到了三灵,指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他们共同继承了祖先的文化和遗产。然而,悲伤的是,在这个伟大的都城中,由于战乱,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被破坏,让人扼腕叹息。

因君试求出师路,
孟津白马应如故;
不须更议系河桥,
北风正可乘冰渡。

诗人之后转向表达对朋友潘德久的告别。他鼓励潘德久试着找到回家的路,提到了孟津和传说中的白马,暗示着潘德久应该回到故乡。诗人告诉他,不需要再纠结于河桥的选择,因为北风正好,可以趁着冰渡过河。

颇闻卢龙已数尽,
复道飞狐合屯戍;
辕门倘驻拂云祠,
烽火应过明妃墓。

最后一段,诗人提到了一些地名和典故。卢龙是北方的一个地名,代表着北方的边塞。飞狐和屯戍是指边塞上的战斗和军事防御。辕门和拂云祠都是与古代历史有关的地方,烽火与明妃墓相连,显示出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君归解鞍藉芳草,
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
万丈旄头方下扫。

诗的结尾,诗人描述了朋友归来时的场景,解下马鞍,躺在芳草上,细细地谈论塞北的事情,忘却自己的年老。他们希望读书和饮酒,等待着战乱平息的时候,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挥舞旗帜,扫清万丈敌人,恢复国家的和平。

这首诗词以山川河流、历史典土和文化传承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乱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友谊的告别,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和平的期望。他希望友人能够安全回家,回到故乡,同时也希望战乱早日结束,人们能够恢复读书、饮酒和安享太平的生活。

这首诗词运用了典故和景物描写,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既有对古代英雄和文化的敬仰,又有对现实困境和战乱的担忧,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陆游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乱和文化破坏的忧虑。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友情的告别,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归家和国家繁荣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结束和和平到来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ūn lún dōng fēn yī zhī hún, bēn cù dǐ zhù jīng lóng mén.
昆仑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xī huáng shòu tú fǔ shàng gǔ, shén yǔ zhì shuǐ kāi zhōng yuán.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sān líng shí fú yì zǔ yè, wàn guó gòng yǎng dōng dōu zūn.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qún ér zhuàng huài xū kě tàn, gù shǐ cán lǔ jīn yóu hún.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yīn jūn shì qiú chū shī lù, mèng jīn bái mǎ yīng rú gù bù xū gèng yì xì hé qiáo, běi fēng zhèng kě chéng bīng dù.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pō wén lú lóng yǐ shù jǐn, fù dào fēi hú hé tún shù yuán mén tǎng zhù fú yún cí, fēng huǒ yīng guò míng fēi mù.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jūn guī jiě ān jí fāng cǎo, xì tán sài běi wàng yǔ lǎo.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dú shū yǐn jiǔ dài zéi píng, wàn zhàng máo tóu fāng xià sǎo.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旄头方下扫。
韵脚: 拼音:fēng huǒ yīng guò míng fēi mù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烽〈名〉 (形声。从火,夆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指战火 指烽火台 泛指举火 后 烽 fēng ⒈烽火,〈古〉边防报警的烟火。敌人来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烧烟相告~ 火台。〈喻〉战火~ 火连天。 ⒉ 【烽燧】〈古〉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 火huǒ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熊熊。若~灼人。〈喻〉紧急~速增援。十万~急。 ⒉焚烧~攻。〈喻〉急躁,发怒~气大。他冒~了。莫发~嘛。 ⒊红色~鸡。 ⒋同"伙"~伴。 ⒌兴隆生意~起来了。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了。要败~。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土。 ⒏〈古〉兵制,十人为"一火"。 ⒐枪炮弹药军~库。开~炮轰。 ⒑ ⒒ ⒓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 ⒔ ⒕ 火huō 1.方言。缺豁。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妃〈名〉 (会意。从女,己声。本义婚配,配偶) 通配”。同本义 妃,匹也。--《说文》 嘉耦曰妃。--《左传·桓公二年》 故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商君书·画策》 又如吉妃(美满的婚配) 泛指妻子 以某妃配某氏。--《仪礼·少牢礼》。注某妃,某妻也。” 嫘祖为黄帝正妃。--《史记》 帝王的妾 宿有妃,嫱嫔御焉。--《左传·哀公元年》 又如妃妾(皇帝的妾);妃嫔(帝王的妾侍。妃,位次于后;嫔,位又次于妃) 特指太子、王侯之妻 妃 fēi ⒈〈古〉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贵~。王~。 ⒉〈古〉对神女的尊称天~。湘~。 妃pèi 1.匹配;婚配。 2.配合;辅佐。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 墓mù埋葬死人的地方~地。坟~。公~。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