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觳觫告主人

"觳觫告主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3 04:44:30


简介: “觳觫告主人”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ú sù gào zhǔ ré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内容: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诗意:
这首诗以画家李亮功和戴嵩的绘画为题材,表达了对他们艺术创作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诗人黄庭坚通过描绘画中的肥马和瘦牛,表达了对他们创造的形象的赞赏。肥马在画中立仗时熠熠生辉,而瘦牛则是戴老绘画中的形象,平生荒芜无人问津。诗人感叹戴老在创作中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努力,请求牧童在林间奏起笛子,希望能够倾听到其中的音乐之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李亮功和戴嵩的赞美和敬佩之情。通过对肥马和瘦牛的形象描绘,诗人展现了画作中的生动和光彩。肥马的辉光和瘦牛的荒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戴老在创作中所承受的辛苦和孤独。诗中的"觳觫"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戴老在告知主人完成画作时的激动和疲惫。最后,诗人以乞求的口吻,请牧童在林间吹奏横笛,以期倾听到其中的音乐之美,可能是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丝慰藉和宽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画作中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亮功和戴嵩创作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创作所带来的辛劳和孤独。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画作相结合,形成了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án shēng huà féi mǎ, lì zhàng yǒu huī guāng.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dài lǎo zuò shòu niú, píng shēng qiān qǐng huāng.
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
hú sù gào zhǔ rén, shí yǐ jǐn jīn lì.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qǐ wǒ yī mù tóng, lín jiān tīng héng dí.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韵脚: 拼音:hú sù gào zhǔ ré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觳〈名〉 古代量器名 鬲实五觳。--《周礼·考工记·陶人》 觳觫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 申大头觳觫惶恐,只是跪在地下磕头。--清·李伯元《文明小史》 觳hú ⒈〈古〉量器名。一种说法,一斗二升为一~。 ⒉ 觳què 1.瘠薄。 2.俭薄;简陋。 3.引申为贫乏。 4.脚背。 觳jué 1.竞;较量。参见"觳力"﹑"觳抵"。

:觫 恐惧颤抖的样子 觫sù

:告〈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 告公用圭。--《易·益》 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 告,请也。--《尔雅·释言》 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 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 予誓告汝。--《书·甘誓》 诞告万方。--《书·汤诰》 不告而娶。--《列子·杨朱》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 告gào ⒈用语言或文字让人知道~诉。~示。忠~(规劝)。通~。布~。 ⒉检举别人,提起诉讼~发。控~。原~。被~。 ⒊请求~饶。~假还乡。 ⒋表明~辞。自~奋勇。 ⒌宣布或表示事情状况~成。事已~终。抢险~急。前方~捷。 告jū 1.审讯定罪。

:主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同本义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君主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 主zhǔ ⒈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事物的根本~力。~食。~流。~题。~要矛盾。预防为~。 ⒉掌管,负重要责任的~管。~持。~宰。~办。~编。 ⒊君,国君君~。一国之~。兵强而~尊。 ⒋皇帝的女儿公~。帝令~坐。  ⒌〈古〉占有奴隶或雇佣仆役的人奴隶~。庄园~。 ⒍预示早霞~雨。晚霞~晴。 ⒎认为,定见,办法,决定~张。~见。~战∶~意。婚姻自~。 ⒏伊斯兰教指真主,基督教称上帝。 ⒐主人。 ①财物所有者或掌握权力的人物归原~。人民当家作~。 ②当事人货~。失~。买~。 ③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客。宾~。东道~。 ⒑ ⒒ ⒓ ⒔ 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人的意识属于~观,物质世界属于客观。 ②属于自身方面的~观努力不够。 ③个人偏见,不从实际出发他这话太~观。 ⒕ ⒖ ①对客观世界以及学术、文艺等问题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唯物~义。达尔文~义。 ②一定的社会制度资本~义。社会~义。 ③思想作风反对自由~义。 ⒗ ⒘ ①开会时的主持人。 ②某些国家、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等的领导人工会~席。 ⒙ 主zhù 1.灌。 2.量词。用于钱财或债务。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