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驮儿走窜青山颠

"驮儿走窜青山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23:25


简介: “驮儿走窜青山颠”出自宋代邵定的《麦饭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uó ér zǒu cuàn qīng shān diā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麦饭熟》
内容:
麦饭熟,儿莫哭,阿爷捣麦麦煮粥。
煨一虾,配麦粥,饱儿腹。
去年春梢铺麦田,驮儿走窜青山颠
归来破灶无晨烟。
儿孩不知今岁强,床头贰釜又一囊,俭惜可补两月粮。
老夫展拜妻烧香,谢苍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邵定
诗人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中立,号立芗老人。温粹博雅,通《周易》、《春秋》。宅边植梅、竹、兰、桂、莲、菊各十余本,深衣大带,盘旋其间,自称六芗老人。
翻译:

《麦饭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定。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麦饭熟,儿莫哭,阿爷捣麦麦煮粥。
麦饭已经做好了,孩子们不要哭泣,爷爷正在捣麦子,煮着粥。
译文解析:诗的开头写道麦饭熟了,告诉孩子们不要哭泣,因为爷爷正在忙着为他们捣麦子,煮粥。

煨一虾,配麦粥,饱儿腹。
煮一只虾,与麦粥一起食用,饱饱地填满孩子们的肚子。
译文解析:诗中描述了一顿简单的饭菜,只有一只虾和一碗麦粥,但足以填饱孩子们的肚子。

去年春梢铺麦田,驮儿走窜青山颠。
去年春天,麦田一片绿意,孩子们驮着麦子在青山之巅奔跑。
译文解析:诗中描绘了去年春天,麦田一片绿意,孩子们驮着麦子在青山之巅奔跑的情景。

归来破灶无晨烟。
回来后,灶台已经破损,没有了早晨的炊烟。
译文解析:诗中描述了回到家后,发现灶台已经破损,没有了早晨的炊烟。

儿孩不知今岁强,床头贰釜又一囊,俭惜可补两月粮。
孩子们不知道今年的情况如何,床头上有两口锅又一口袋,节俭可以补足两个月的粮食。
译文解析:诗中表达了孩子们对当前的情况不甚了解,但他们并不缺乏粮食,因为床头上有两口锅和一个袋子,通过节俭可以维持两个月的生活。

老夫展拜妻烧香,谢苍苍。
老夫向妻子展开拜礼,为她烧香,感谢上天的恩赐。
译文解析:诗的结尾写道,老夫向妻子展开拜礼,为她烧香,感谢上天的恩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描述麦饭熟、捣麦煮粥、煨虾配麦粥等细节,诗人展示了农家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简单食物的满足感。诗中还描述了孩子们奔跑在麦田和青山之间的场景,展示了他们的天真快乐。在描绘农家生活的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关怀和对节俭的推崇。最后,通过老夫向妻子展开拜礼烧香,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感激的情感和对上天恩赐的感谢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简单的饭菜、孩子们的奔跑和家庭的节俭,传递了对勤劳朴实生活的赞美和对家庭温馨的体验。整首诗词以家庭为中心,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农村社会的生活状况和价值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ài fàn shú, ér mò kū,
麦饭熟,儿莫哭,
ā yé dǎo mài mài zhǔ zhōu.
阿爷捣麦麦煮粥。
wēi yī xiā,
煨一虾,
pèi mài zhōu, bǎo ér fù.
配麦粥,饱儿腹。
qù nián chūn shāo pù mài tián, tuó ér zǒu cuàn qīng shān diān.
去年春梢铺麦田,驮儿走窜青山颠。
guī lái pò zào wú chén yān.
归来破灶无晨烟。
ér hái bù zhī jīn suì qiáng,
儿孩不知今岁强,
chuáng tóu èr fǔ yòu yī náng, jiǎn xī kě bǔ liǎng yuè liáng.
床头贰釜又一囊,俭惜可补两月粮。
lǎo fū zhǎn bài qī shāo xiāng, xiè cāng cāng.
老夫展拜妻烧香,谢苍苍。
韵脚: 拼音:tuó ér zǒu cuàn qīng shān di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驮 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驮 tuo (形声。从马,大声。本作佗”。《说文》负何也。”本义骡马负载东西) 同本义 驮,负物也。--《说文新附》 其奇畜则橐佗。--《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橐佗,言能负橐囊而驮物也。” 又如驮绳(捆缚负载之物所用的绳子);驮银;驮背。牲口负载东西);驮骡(专用来驮东西的骡子);驮家(驮户。专事驮运业务的人家);驮畜(专门用于驮东西的牲畜)。引申为用背 负载 驮tuó ⒈用背负载马~着盐巴。她背上~了个孩子。 驮duò 1.驮着货物的牲口或指牲口所驮的货物。 2.量词。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走zǒu ⒈行,步行~路。~快点。 ⒉运送,往来~信。~货物。~亲串友。 ⒊移动,挪动~棋。钟在~。 ⒋离去他已~了。我也要~。 ⒌由,通过,经过~此门进。~天桥去。那笔钱不~帐了。 ⒍漏出,泄漏,超出~气。~漏风声。讲话~了嘴。 ⒎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 ⒏实行,贯彻~群众路线。 ⒐跑,逃跑奔~。~马观花。敌军丢盔弃甲而~。 ⒑ ⒒ ⒓

:窜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同本义 奔逃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放逐 删改 羼杂;混入 骚扰 窜 cuàn ①胡乱跑(用于匪徒、敌军、兽类)抱头鼠~。 ②放逐;驱逐;贬官。 ③改动(文字);删改点~。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窜红】走红。

:青〈形〉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 青qīng ⒈颜色 ①深蓝色~天。~,取之于蓝,而~于蓝。 ②深绿色~草。草色入簾~。 ③黑色~线。~布。 ⒉深绿色的东西,多指嫩苗的庄稼、花草等看~。踏~。~苗。~黄不接(新苗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喻〉暂时缺乏或前后接不上)。 ⒊〈喻〉年轻,也指青年~春。~工。共~团。老中~。 ⒋ 青jīng 1.见"青青"。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颠 (形声。从页,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泛指物体的顶部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古县名 颠 diān ①头顶华~(头顶黑白发相间)。 ②同巅,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端山~。 ③上下振动~簸。 ④跌落;倒下~覆。 ⑤同癫,神经错乱。 【颠簸】(乘坐车船时因道路不平或遇到风浪而)上下震动。 【颠覆】采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权。 【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四处流浪。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弄不破。比喻思想、理论正确,无法驳倒。 颠tián 1.见"颠颠"。 2.通"阗"。充满。参见"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