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奈何君有恨

"奈何君有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6:14:41


简介: “奈何君有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最高楼》,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ài hé jūn yǒu hè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最高楼》
内容:
归闽中矣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
鱼没雁沈沈。
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
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
待痛饮、奈何吾有病。
君起舞,试重斟。
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
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朝代: 宋代
分类: 最高楼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诗词:《最高楼·相思苦》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鱼没雁沈沈。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君起舞,试重斟。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中文译文:
相思之苦,你与我同心。鱼儿沉入水底,雁儿沉入云霞。他是梦中的君王,松林之后追随他的仪仗;他化身为一只仙鹤,飞往山林之间。面对西风,我一直怅望,直到现在。

无法等待不再饮酒,因为君王心中有怨恨。无法等待痛饮,因为我身患疾病。君王起舞,我试着斟酒。苍梧山外的云雾中,似有湘妃的泪水;鼻亭山下的鹧鸪鸟在啼鸣。早早地归来,离开流水之外,有一个知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以相思之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君与我同心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他们的心意相通,有着相同的思念之苦。

诗中描述了君王离去的情景,鱼儿沉入水底,雁儿沉入云霞,暗示了君王离去的悲伤和遥远。君王在诗人的梦中追随仪仗,化身为一只仙鹤,飞向山林,这些形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唯美和浪漫氛围。

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等待不再饮酒的心情,因为君王心中有怨恨,无法等待痛饮,因为自己身患疾病。诗中的苍梧山和鼻亭山则是象征性的地点,描绘了湘妃泪水和鹧鸪鸟的鸣叫声,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伤感和离别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早早地归来,并寻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心情的知音。整首诗以清新、浪漫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通过自然景物和寓意的运用,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知音的渴望,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uī mǐn zhōng yǐ
归闽中矣
xiāng sī kǔ, jūn yǔ wǒ tóng xīn.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
yú méi yàn shěn shěn.
鱼没雁沈沈。
shì mèng tā sōng hòu zhuī xuān miǎn, shì huà wéi hè hòu qù shān lín.
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
duì xī fēng, zhí chàng wàng, dào rú jīn.
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dài bù yǐn nài hé jūn yǒu hèn.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
dài tòng yǐn nài hé wú yǒu bìng.
待痛饮、奈何吾有病。
jūn qǐ wǔ, shì zhòng zhēn.
君起舞,试重斟。
cāng wú yún wài xiāng fēi lèi, bí tíng shān xià zhè gū yín.
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
zǎo guī lái, liú shuǐ wài, yǒu zhī yīn.
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韵脚: 拼音:nài hé jūn yǒu hèn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奈〈代〉 如,如何 奈何去社稷也?--《礼记·曲礼下》 诸侯不从,奈何?--《史记·高祖本纪》 无奈何也。--《韩非子·喻老》 无可奈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亡奈何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淮南子·兵略训》 这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西厢记》 奈 〈动> 对付;处置 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黄庭坚《和文潜舟中所题》 又如奈何天(言对付天公) 通耐”。禁受住;忍受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杜甫《月》 奈nài怎样,如何,怎么办~何。怎~。唯无形者无可~也。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