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觅句有时携笔砚

"觅句有时携笔砚"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2:20:56


简介: “觅句有时携笔砚”出自宋代陆游的《小圃》,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ì jù yǒu shí xié bǐ yà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小圃》
内容:
剡曲西边筑草堂,小园聊复寄相羊。
鱼行水际汀苹动,麝过林中野草香。
觅句有时携笔砚,遣怀随事具杯觞。
少年朋旧凋零尽,不独思人亦自伤。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小圃》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剡曲西边的草堂,诗人在这个小园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剡曲西边筑草堂,
小园聊复寄相羊。
鱼行水际汀苹动,
麝过林中野草香。
觅句有时携笔砚,
遣怀随事具杯觞。
少年朋旧凋零尽,
不独思人亦自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小园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和友谊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建造了一个位于剡曲西边的草堂,这个草堂成为了他寄托情感的地方。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寄托情感的对象——相羊,这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水中游动的鱼和水边的苹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而林中麝过,野草散发出的香气,则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有时带着笔和墨砚,寻找灵感,写下自己的感慨。他用酒杯和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思绪随着饮酒而流露出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旧友的思念之情。少年时代的朋友们已经凋零消逝,这不仅让诗人思念起他们,也让他自己感到伤感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友谊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àn qū xī biān zhù cǎo táng, xiǎo yuán liáo fù jì xiāng yáng.
剡曲西边筑草堂,小园聊复寄相羊。
yú xíng shuǐ jì tīng píng dòng, shè guò lín zhōng yě cǎo xiāng.
鱼行水际汀苹动,麝过林中野草香。
mì jù yǒu shí xié bǐ yàn, qiǎn huái suí shì jù bēi shāng.
觅句有时携笔砚,遣怀随事具杯觞。
shào nián péng jiù diāo líng jǐn, bù dú sī rén yì zì shāng.
少年朋旧凋零尽,不独思人亦自伤。
韵脚: 拼音:mì jù yǒu shí xié bǐ yà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觅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同本义 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晋书·武帝纪》 自行搜觅。--《聊斋志异·促织》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觅汉(雇工);觅举(士人到处请托人,求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觅食(寻找食物);觅死(求死,寻死);觅取(求取);觅活(求活命);觅婚(求婚) 偷窃 我觅得禁魂张员外的一包儿细软,我将归客店里去,安在头边,枕着头。你觅着我的时,你便去上东京。--《喻世明言》 雇 觅(覔)mì找,寻求~食。~路。寻~。

:句 gou (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同本义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 句jù ⒈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造~。疑问~。 ⒉量词两~话。 ⒊见gōu。 句gōu ⒈〈古〉同"勾"。 ⒉见jù㈡。 句gòu 1.通"彀"。张满弓。 2.见"句当"。 句qú 1.通"絧"。鞋头的装饰品。 2.通"斪"。见"句欘"。 句jiǔ 1.见"句婴"。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

:携 (形声。从手,隽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拿着,持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又如携盘;携帚 牵挽;挽扶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带,随身一道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 携(攜、擕)xié ⒈提,拿,带~物。~款。~带。~家眷。 ⒉拉,牵引~手(〈喻〉合作)。扶老~幼。 ⒊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砚 (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 光滑的石头 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砚台 一砚。--清·周容《芋老人传》 砚冰坚。--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砚瓦(砚台);笔砚 砚 制作砚 砚yàn ⒈磨墨用的文具~台。 ⒉有同学关系的~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