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溺冠胶余习

"溺冠胶余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8:25:30


简介: “溺冠胶余习”出自宋代刘黻的《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ì guān jiāo yú x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出处: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内容: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黻
诗人介绍: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翻译: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是刘黻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触动和感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期望。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提到了"嬴秦氏",指的是嬴姓的秦朝,意味着强大的威力和统治力。"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表达了长城的壮丽景象和对北方的控制。接下来,诗中描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如"阡陌鞅肆孽"(指官员贪污腐败)、"民命眇以坠"(指百姓生活艰难)等。而"天势巍且崇"则体现了天命的庄严和崇高。

接着,诗中提到了"炎汉",指的是宋朝,意味着炽烈的阳光。"炎汉一洗之"表示希望炎汉(即宋朝)能够洗刷社会的弊端和不公,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福祉。"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则表达了要广纳良策,体察民意,实现大公无私的治理理念。

诗的最后提到了"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对各个阶层的平等对待。"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意味着个人不能陷入固步自封的思维定势,应该不断进取,不断改善自己。"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提到了鲁尝,指的是鲁国的鲁哀公,他在受到警示之后才能醒悟,意味着人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警醒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国家治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国家进步的期望,以及对人们自身进取和警醒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wén yíng qín shì, wēi lì héng tí fēng.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běi fāng yí cháng chéng, zhōng tǔ suǒ chūn fēng.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qiān mò yāng sì niè, jiǎn biān sī zào xiōng.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mín mìng miǎo yǐ zhuì, tiān shì wēi qiě chóng.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zhōng jiāo gù chéng pǐ, yuàn qì xī rǎng qióng.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yán hàn yī xǐ zhī, jù chà bǎi yú gōng.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guī mó nà qún cè, yì dù huī dà gōng.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yuē fǎ zhǐ sān zhāng, chì zǐ guī bāo róng.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nì guān jiāo yú xí, mò zhì shāng shān wēng.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guò lǔ cháng chǎn cí, yóu zú xǐng hūn mēng.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韵脚: 拼音:nì guān jiāo yú xí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溺〈动〉ni 没入水中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离娄上》 溺死者。--《吕氏春秋·察今》 河中溺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又如溺女(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溺没(沉没);溺溺(沉没);溺毙(淹死) 沉湎,无节制 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又如溺信(沉迷);溺志(心志沉湎于某种事情);溺情(思想感情沉湎于某个方面);溺意(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溺心(潜沉心志);溺惑(沉迷;迷信) 陷于困境 天下溺,援之 溺niào ⒈小便屙~。~液。~可作肥料。 ⒉排泄小便~床。~湿了裤。 溺nì ⒈淹没~死。~于水中。 ⒉过分,沉迷不悟~爱。沉~。 溺ruò 1.水名。即弱水。 2.软弱;柔弱。

:冠〈名〉 (会意。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àn ⒈〈古〉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众~军。产值~全国。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于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洁。怒发冲~。 ⒉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高起的东西鸡~。花~子。

:胶〈名〉 (形声。古代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段玉裁说皮近肉,故字从肉。”本义粘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 同本义 胶也者,以为和也。--《考工记·弓人》 又如胶鳔(用鱼鳔煮治而成的胶);胶漆(胶与漆。比喻事物的结合非常紧密;或比喻交情深厚);胶青(胶清。已制成的色质纯正的胶质);胶革(用皮革熬成的胶) 古代大学之称,后泛指学校 鸡鸣声,泛指禽类鸣声 胶(膠)jiāo ⒈粘性物质。用动物皮、角或树脂等制成。也有人工合成的牛皮~。树脂~。万能~。 ⒉制成胶质的药品阿~。鹿角~。 ⒊特指橡胶~轮。~底鞋。 ⒋像胶那样有粘性的~泥。~水。 ⒌粘住,粘合~着。~合。 ⒍ 胶jiǎo 1.见"胶胶扰扰"。 胶háo 1.戾。参见"胶加"﹑"胶戾"。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余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 残留的; 余yú ⒈我,我的。 ⒉剩下的,多出的剩~。节~。多~。有~。~粮。不遗~力。 ⒊遗留,遗存城荒古迹~。 ⒋零数十~天。百~人。五里~。 ⒌后,以外业~。工作之~。 余yù 1.姓。见"余且"。 余xú 1.见"余吾"。 余tú 1.梼余,山名。

:习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左思《咏史》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 习(習)xí ⒈鸟屡次拍着翅膀飞鹰乃学~。 ⒉反复练,反复学,学后再温熟练~。复~。学~。自~。温~。 ⒊通晓,熟悉~地形。~水性。 ⒋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恶~。相沿成~。〈引〉常常地~见。~闻。 ⒌ ①鸟飞来飞去~ ~笼中鸟。 ②形容微风吹拂凉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