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举我赤藤杖

"举我赤藤杖"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0:59:44


简介: “举我赤藤杖”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山中夜归》,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ǔ wǒ chì téng zhà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出处: 《山中夜归》
内容: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惊行群犬吠,破暗一萤飞。
举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
兴来眠不得,吟到晓星稀。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山中夜归》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落尽一林月,
山中夜半归。
惊行群犬吠,
破暗一萤飞。

举我赤藤杖,
敲君白板扉。
兴来眠不得,
吟到晓星稀。

中文译文:

山林中的月亮已经落尽,
夜半时分,我归回山中。
行走惊动了一群狗狂吠,
一只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

我举起赤藤杖,
敲击你的白板门扉。
由于兴致盎然,我无法入眠,
吟唱到黎明时星星稀疏。

诗意和赏析:

《山中夜归》是戴复古的一首宋代诗词,通过描绘夜晚归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热爱和夜间归家的心境。

诗的开篇写道,月亮已经落尽,意味着夜晚已深。夜半时分,作者在山中归家,展现了一种静谧、寂静的氛围。

第二联描述了作者行走的过程中惊动了一群狗,引发狂吠,显示出山林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一只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诗意。

接下来的两联描写了作者敲打主人的白板门扉,以示归来。这里的赤藤杖和白板门扉象征着山中的归宿,也体现了作者对归家的期盼和渴望。

最后两联写出了作者兴致盎然的心情,无法入眠,借着夜晚的静谧,吟唱到黎明时星星稀疏。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留恋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林夜归的画面,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山林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夜晚归家的场景,诗中透露出对家庭、归属和宁静的渴望,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uò jǐn yī lín yuè, shān zhōng yè bàn guī.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jīng xíng qún quǎn fèi, pò àn yī yíng fēi.
惊行群犬吠,破暗一萤飞。
jǔ wǒ chì téng zhàng, qiāo jūn bái bǎn fēi.
举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
xìng lái mián bù dé, yín dào xiǎo xīng xī.
兴来眠不得,吟到晓星稀。
韵脚: 拼音:jǔ wǒ chì téng zhàng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飞,飞起;飘动 举(舉、攈)jǔ ⒈抬起,向上托~头。~手。~枪。~案齐眉。〈引〉 ①行动,动作~动。创~。一~成名。 ②发起,兴办~义。~办工厂。 ⒉提出~例。列~。 ⒊推选,推荐推~。选~。 ⒋全~国欢腾。~世无双。 ⒌揭发检~。 ⒍ ①点火。 ②生火做饭。 ⒎ ⒏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 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己方;己国 我wǒ ⒈自称,自己~国。忘~工作。~行~素。 ⒉自己的一方分清敌~。

:赤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

:藤〈名〉 (形声。从艹,滕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丹藤翠蔓。--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交加之藤。-- 如藤杯(滕制的酒杯。也特指酒杯藤的花,因可当作酒杯用而得名);藤子(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援茎,可编制器物);藤牌(藤制的盾牌);藤鼓(鼓的一种。由藤蒙皮制成);藤轮( 藤制的靠枕);藤萝(紫藤的通称);藤纸(古时用藤皮造的纸);藤椅;藤床;藤篮;葡萄藤;瓜藤;爬藤 藤(籰)téng ⒈植物名 ① ② ③ ⒉蔓南瓜~。葡萄~。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àng ⒈用手扶着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擀面~。玩刀动~。 ⒊〈古〉刑罚的一种,用棍棒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