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掇英可以忘忧

"掇英可以忘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6:59:56


简介: “掇英可以忘忧”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duō yīng kě yǐ wàng yō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出处: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内容:
掇英可以忘忧,采薇可以求仁。
忙杀遮西日客,愧死攫白昼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掇英可以忘忧,
采薇可以求仁。
忙杀遮西日客,
愧死攫白昼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忙碌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掇英和采薇。掇英是指采摘英雄,意味着追求功名利禄,而采薇则是指采摘薇草,象征着追求仁义道德。通过这两种行为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于人们在忙碌中追求功名而忽视了仁义的批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通过对掇英和采薇的对比,作者批评了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忙碌的人们。诗中的“忙杀遮西日客”一句,意味着忙碌的人们忽视了享受生活的时光,而“愧死攫白昼人”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行为的愧疚和不满。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思想,通过对于忙碌生活的反思,呼唤人们应该追求仁义道德,而不仅仅是功名利禄。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士人生观中是常见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uō yīng kě yǐ wàng yōu, cǎi wēi kě yǐ qiú rén.
掇英可以忘忧,采薇可以求仁。
máng shā zhē xī rì kè, kuì sǐ jué bái zhòu rén.
忙杀遮西日客,愧死攫白昼人。
韵脚: 拼音:duō yīng kě yǐ wàng yōu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掇 (形声。本义拾取) 同本义 掇,拾取也。--《说文》 患至掇也。--《易·讼》 承蜩犹掇之也。--《庄子·达生》 览取挢掇。--《淮南子·要略》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掇撷(采摘,拾取);掇桂(折桂);掇蜂(喻离间骨肉) 挪;搬取 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告了门。--《水浒传》 又如掇盆;掇床 选取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汉书·贾谊传》 又如掇采(选取 掇 duō拾取。 掇duó 1.拾取。 2.指折取;搬取。 3.惹;招致。 4.选取。 5.考取。 6.侵掠,掠夺。 7.踏。 8.挖;撬。 9.掉转。 10.耸动。 11.怂恿;哄骗。参见"掇赚"。 12.打发;催逼。参见"掇送"。 13.通"缀"。连结。 14.通"剟"。削,除去。 15.通"辍"。停止。 16.用同"惙"。疲乏。参见"掇掇"。 17.量词。犹撮。 掇zhuō 1.短。

:英 (形声。从苃,央声。本义花) 同本义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郑风·有女同车》。传华也。” 秋菊之落英。--《离骚·夕餐》。注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落英(花落);英华(言花木之美) 矛上的羽饰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郑风·清人》。传矛有英饰也。” 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 杰出 英yīng ⒈花秋菊之落~。〈喻〉文采,词藻~华。精~‖~咀华。 ⒉杰出的,超众的~明。~才盖世。 ⒊杰出的人今谓之~杰。~模大会。 ⒋ ①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佩的人战斗~雄。劳动~雄。 ②具有英雄品质的~雄的中国人民。 ⒌ 英yāng 1.草木初生的苗。

:可〈动〉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许可;同意;准许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能够;可以 可使以其技鸣。--清·黄宗羲《 可kě ⒈是,对,允许不知~否?大家认~。得到许~的。 ⒉能~吃。~松~紧。坚不~摧。 ⒊值得~亲。~叹。~疑。  ⒋认为,感到,够得上~耻。~畏。太~恶。 ⒌适合,合宜~口。~合心意。〈引〉尽,在一定范围内不增不减~着用钱。~着脚做鞋。 ⒍大约年~十七八。 ⒎字义同"却"相近你虽赞成,我~不赞成。 ⒏字义同"岂"相近~不错了嘛! ⒐疑问句你~记得吗? ⒑加重语气她做事~真快。他工作~得劲。这~不得了! ⒒正,当一方明月~中庭。 ⒓ ①能够,有实现的条件这项工作~能提前完成。 ②也许,或许别等了,她~能不来了。 ⒔ ①但,却困难虽大,~是我们能够克服。 ②是不是你讲的~是她? ③加重语气真是那样,那~是好极了。 ⒕ ①〈表〉允许~以,马上就办。 ②能够,适宜红薯既~以做副食,又~以代粮食。 ③还好,不坏这种电冰箱的质量还~以。 ④行,很,厉害你真~以,这么难办的事,都办好了。今天热得够~以。 可kè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忧 (被嵋狻P闹杏辛擞浅黼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加攵”(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 忧(憂)yōu ⒈发愁,担心~愁。担~。~心如焚。 ⒉可忧愁的事~患。 ⒊〈古〉父或母的丧事称"丁忧"(丁遇到,遭遇)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