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筌蹄余自忘

"筌蹄余自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06:18


简介: “筌蹄余自忘”出自唐代骆宾王的《送宋五之问得凉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án tí yú zì wà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
内容:
愿言游泗水,支离去二漳。
道术君所笃,筌蹄余自忘
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欲验离襟切,岐路在他乡。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骆宾王
诗人介绍: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
愿言游览漳河和泗水,分离你我分别去漳河和泗水。
你对道术痴迷,我对养鱼已经忘记。
冰雪的威力冷冻着竹子,秋风带来池塘的凉爽。
想要验证别离时的伤感,我们会在陌生的地方分道扬镳。

诗意: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给友人宋五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游览漳河和泗水的愿望,表达了与好友分离的心情。诗人描述了两人对不同事物的兴趣,一个对修道术很痴迷,一个对养鱼已经忘记。最后,诗人希望在别离时能够验证离别的伤感,并预言了各自在陌生的地方分道扬镳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别离情景。通过对不同兴趣爱好的描绘,反映了两人性格和追求的差异。诗人通过“愿言游泗水”和“支离去二漳”的表达,将离别的情绪与希冀的愿望相结合,增加了诗词的感情色彩。最后的岐路之别预示了两人分离的命运,给人以深思。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情的送别之意,读来令人感慨万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uàn yán yóu sì shuǐ, zhī lí qù èr zhāng.
愿言游泗水,支离去二漳。
dào shù jūn suǒ dǔ, quán tí yú zì wàng.
道术君所笃,筌蹄余自忘。
xuě wēi qīn zhú lěng, qiū shuǎng dài chí liáng.
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yù yàn lí jīn qiè, qí lù zài tā xiāng.
欲验离襟切,岐路在他乡。
韵脚: 拼音:quán tí yú zì wàng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筌〈名〉 捕鱼器 夹潀罗筌。--郭璞《江赋》 如筌箵(捕鱼用的竹编盛器);筌鱼(捕鱼);筌拾(犹收录) 比喻牢笼 同荃”。香草 君看孤松树,…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筌。--元稹《和乐天感鹤》 引申指工具、手段 通铨”。序次 筌quán用竹或草等编制的捕鱼器具得鱼忘~。

:蹄〈名〉 (形声。从足,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同本义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指牲口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 蹄(蹏)tí马、牛、羊、猪等趾端的角质保护物。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马~。猪~子。 蹄dì 1.踢。 2.踩,踏。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余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 残留的; 余yú ⒈我,我的。 ⒉剩下的,多出的剩~。节~。多~。有~。~粮。不遗~力。 ⒊遗留,遗存城荒古迹~。 ⒋零数十~天。百~人。五里~。 ⒌后,以外业~。工作之~。 余yù 1.姓。见"余且"。 余xú 1.见"余吾"。 余tú 1.梼余,山名。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