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蛤即是虾蟆

"蛤即是虾蟆"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25


简介: “蛤即是虾蟆”出自唐代韩愈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 jí shì há ma,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出处: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内容: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韩愈
诗人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翻译: 鲎确实像惠文,骨眼相背行。
蚝相黏为山,一百一十各自生。
蒲鱼尾巴像蛇,口眼不营运。
蛤就是青蛙,同样的情况是不同的名称。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己呈。
其余几十种,没有人不可以感叹惊讶。
我来抵御妖怪,自己应该味道南方烹饪。
调用咸味和酸味,用胡椒和橙芼。
腥臊开始越,咀嚼吞面汗騂.只有蛇旧知识,实际上是害怕口眼狰狞。
打开笼子让他离开,郁屈还不公平。
卖你不是我的罪过,不屠难道不是情。
不祈灵珠报告,幸好没有怨恨并。
聊歌以记之,又因为告诉同行。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读音: hòu shí rú huì wén, gǔ yǎn xiāng fù xíng.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háo xiāng nián wèi shān, bǎi shí gè zì shēng.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pú yú wěi rú shé, kǒu yǎn bù xiāng yíng.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há jí shì há ma, tóng shí làng yì míng.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zhāng jǔ mǎ jiǎ zhù, dòu yǐ guài zì chéng.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qí yú shù shí zhǒng, mò bù kě tàn jīng.
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wǒ lái yù chī mèi, zì yí wèi nán pēng.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diào yǐ xián yǔ suān, mào yǐ jiāo yǔ chéng.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xīng sāo shǐ fā yuè, jǔ tūn miàn hàn xīng. wéi shé jiù suǒ shí, shí dàn kǒu yǎn níng.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kāi lóng tīng qí qù, yù qū shàng bù píng.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mài ěr fēi wǒ zuì, bù tú qǐ fēi qíng.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bù qí líng zhū bào, xìng wú xián yuàn bìng.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liáo gē yǐ jì zhī, yòu yǐ gào tóng háng.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韵脚: 拼音:há jí shì há ma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蛤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蝝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蛤蚧 蛤蜊 蛤〈名〉 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蛤gé ⒈ ⒉ ⒊见há、hā、è。 蛤、虾(蝦)há ⒈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若即若离 登上;走上 即jí ⒈便,立刻,马上立~办。用后~还,丰收~在眼前。 ⒉当时,当前,当地~刻就走。~日到达。~景赋诗。 ⒊就是武林~杭州。 ⒋靠近,接近若~若离。可望而不可~。 ⒌则,那就且壮士不死~已,死~举大名耳。 ⒍ ⒎ ⒏ ①入席就坐。 ②当场~席讲演。 ⒐ ①就位。 ②〈古〉指封建统治者开始做君主或诸侯。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shì ⒈对,正确,合理,跟"非"相对~的。分清~非。今~昨非。 ⒉这,这个,这样~日天晴。如~也行。~可忍,孰不可忍。 ⒊〈表〉解释或分类她~学生。这瓶墨水~红的。 ⒋〈表〉存在满园~果树。遍街都~人。 ⒌〈表〉答应~,我马上去办。 ⒍〈表〉赞同,认为对~的。话~说得好。 ⒎〈表〉让步,含"虽然"之义这椅子旧~旧,但很结实,还能用。 ⒏〈表〉适合味道~爽口。他走的~时候。 ⒐〈表〉凡是,一切~重活他都抢着干。~节假日她照常忙。 ⒑〈表〉加重语气今天~热。惟你~问。 ⒒〈表〉判断共产主义~人们的最高理想。 ⒓用于问句你~坐火车还~坐飞机? ⒔ ①正确和错误明辨~非。 ②争执,纠纷招惹~非。搬弄~非。 ⒕ ⒖ 是tí 1.月边。参见"是月"。

:虾 xia 动物名 虾,鱼名。又,虾虫多须而善游好跃。--《篇海类编》 又如虾须镯(金丝编成的镯子);虾杯(以海虾虾头与前两脚壳制成的杯子);虾魁(即虾姑;指巨虾) 像虾一样弯曲 满语对侍卫的称呼 王辅臣勇冠三军,所向不当,号曰马鹞子……八王子以辅臣为虾,随入都。--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虾(蝦)xiā ⒈节肢动物。体分头、胸、腹,外被甲壳,腹部有多个环节,生活在水里。有龙~、对~、米~等多种,都可食用。 虾há 1.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蟆 旁一蟆。--《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蟆入草间;蟆更(虾蟆更的简称);蟆蝈(方言。即青蛙);蟆衣草(车前草的别名) 蟆ma 蟆má 1.虾蟆。 蟆mò 1.小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