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迳拥寒莎绿

"迳拥寒莎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1 23:02:12


简介: “迳拥寒莎绿”出自宋代王禹偁的《官成武主簿作五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yōng hán shā lǜ,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官成武主簿作五首》
内容:
释褐来成武,徒劳自感伤。
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
迳拥寒莎绿,门横古木苍。
冠缨尘已满,未敢濯沧浪。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禹偁
诗人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翻译:

《官成武主簿作五首》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职升至武主簿,写了五首诗。
放弃平凡的生活,却只感到徒劳无功。
身份低微,像松树生长在山涧。
俸禄微薄,像叶子经受霜冻。
小径上长满寒莎,门前横着古老的苍松。
头上的冠缨已经沾满尘土,但我还不敢洗涤沧海的波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官职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感慨。虽然官职升至武主簿,但作者却感到自己的努力徒劳无功。他的身份低微,俸禄微薄,生活艰辛。诗中的松树和叶子经霜的比喻,描绘了作者的境况。他身处寒莎丛生的小径,门前是古老的苍松,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尽管作者已经沾满尘土,但他仍然不敢洗涤沧海的波浪,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迟疑和不敢奢望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境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诗中的寒莎、苍松等形象,给人以凄凉和沧桑的感觉。作者的言辞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现实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境遇和情感体验。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迟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ì hè lái chéng wǔ, tú láo zì gǎn shāng.
释褐来成武,徒劳自感伤。
wèi bēi sōng zài jiàn, fèng báo yè jīng shuāng.
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
jìng yōng hán shā lǜ, mén héng gǔ mù cāng.
迳拥寒莎绿,门横古木苍。
guān yīng chén yǐ mǎn, wèi gǎn zhuó cāng láng.
冠缨尘已满,未敢濯沧浪。
韵脚: 拼音:jìng yōng hán shā lǜ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迳jìng同径。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拥树(拥抱小孩;环抱树木);拥矢(古代行投壶礼时,卑者抱矢而投);拥社(抱持社主);拥持(拥抱);拥膝(抱膝) 簇拥 诸将所拥。--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蜂拥而上。--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乡民蚁拥。--《广东军务记》 又如前呼后拥;一群人拥着老教授走出来;拥攒(围拢);拥舍(厅堂边的小屋) 环抱 回首孤城,依约青山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旗翻光复照神州,虎踞龙蟠拥石头。--柳 拥(擁)yōng ⒈抱,持~抱。~柱而歌。~ 火以入(持着火把进入)。 ⒉围着~炉而坐。前呼后~。 ⒊阻塞,聚到一起人多~挤。夹道都人~。 ⒋持有~有。 ⒌保卫,护卫~卫。 ⒍赞成,忠诚爱戴,竭力支持~护。~戴。~军优属。~护社会主义。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莎〈名〉 sha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莎 suo (形声。从苃,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雜,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藊。--《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韋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藊。--《淮南子·览冥》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 莎suō ⒈ 莎shā ⒈多见于人名、地名。

绿 :绿 lu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緂)lù ⒈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 ⒉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率众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东北)为根据地,因此称"绿林军"◇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②旧时指上山为匪,抢劫财物的集团。 绿(緂)lǜ ⒈像一般草或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合而成的颜色~叶。~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