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萧索轮囷怜烛烬

"萧索轮囷怜烛烬"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5:48:56


简介: “萧索轮囷怜烛烬”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晓起闻雨》,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suǒ lún qūn lián zhú jì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晓起闻雨》
内容: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晓起闻雨》

中文译文:
清晨醒来,闻到雨声,
年老之时稍感欢喜,清醒的睡眠,
孤独地坐在干枯的树根上,聆听着五更时分。
凄凉的围篱里,怜悯烛火残烬,
自由自在地飞翔,厌倦了蚊虫的声音。
攀登高峰的事情已经完成,让它下雨吧,
庄稼已经收割完毕,人们忙碌着,但天空却要放晴。
不要让西方的事物成为忧虑,大自然需要充足的阳光晒干稻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年老的人在清晨醒来听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先,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清晨醒来的喜悦之情。年老之时,睡眠不再沉重,清醒时感到一丝欢喜,这种情感通过“老来稍喜睡魔清”一句得以表达。

接着,诗人以“兀坐枯株听五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孤独而静谧的场景。坐在干瘪的树根上,聆听着凌晨时分的雨声,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然后,诗中描绘了凄凉的围篱和烛火残烬,表现了岁月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用“萧索轮囷怜烛烬”这一形象的描写,使诗词更加鲜活生动。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琐碎喧嚣的厌倦。飞扬跋扈的意象与厌倦蚊声的情感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摆脱束缚的心愿。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登高事已完成、刈熟人忙却要晴的情景,表达了对天命和自然规律的顺从。尽管人们忙碌着,然而大自然的变化是无法左右的,不要让西方的事物成为忧虑,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一种淡泊、超脱的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ǎo lái shāo xǐ shuì mó qīng, wù zuò kū zhū tīng wǔ gēng.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xiāo suǒ lún qūn lián zhú jìn, fēi yáng bá hù yàn wén shēng.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dēng gāo shì le cóng jiào yǔ, yì shú rén máng què yào qíng.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mò jiào xī chéng biàn wú lǜ, dà xū nóng rì shài xiāng jīng.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韵脚: 拼音:xiāo suǒ lún qūn lián zhú jìn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二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総。--《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 法度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索suǒ ⒈粗大的绳子竹~。铁~桥。麻~子。 ⒉求取,搜寻求~。搜~。 ⒊要,讨取~要。~取。~价。~钱。 ⒋尽,毫无蓄积~。~然无味。 ⒌孤独~居。 ⒍ ⒎

:轮 (形声。从车,仑声。本义车轮,轮子) 同本义 轮,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说文》。按,考工有轮人。 坎为弓轮。--《易·说卦》 輮以为轮。--《荀子·劝学》 金车玉作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轮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一手的几个手指接连动作,犹如车轮的转动);轮轭(车轮和车轭);轮崇(车轮的高度) 引申为车子 椎轮抵长乐。--梁简文帝《长安道》 又如轮轩(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轮鞅(车马。比喻访客);轮盖(车盖) 凡平圆形像车轮似的东西 未央前殿月轮 轮(輪)lǔn ⒈安在车上、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车、机器动作的东西车~子。三~车。齿~儿。偏心~。 ⒉形状像轮的月~(圆月)。树有年~。 ⒊依照次序转~流。~班。第二~。该~到你了。 ⒋ ⒌ ①图形或物体的外围。 ②事物的概况。 轮lún 1.车轮。 2.指车牙。 3.指车毂。 4.代指车。 5.收卷钓线的转轮。 6.古代制作瓦瓶的圆形木模。 7.古代的一种兵器。 8.制作车轮的工匠。 9.树的横枝 。 10.指月亮。 11.兼指太阳。 12.指人的头与四肢。 13.轮船的省称。 14.面积的纵度。 15.高大貌。 16.边缘,外围。 17.回转;转动。 18.轮流;依次更替 。 19.瞪着眼来回看。 20.量词。辆。用以计车数。 21.量词。多用于圆形之物,如日﹑月。 22.量词。次;遍。用于循环的事物或动作。 23.挥动◇作"抡"。 24. 姓。春秋齐国有轮扁。见《庄子.天道》。

:囷qūn〈古〉一种圆形谷仓。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说文》 矜憐抚掩之也。--《尔雅》 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所怜者。--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可怜(值得怜悯);怜见(哀矜,怜悯);怜拯(怜悯拯救);怜鉴(哀怜审察);怜闵(哀怜,同情) 爱,惜 憐,爱也。--《尔雅》 楚人怜之。--《史记·陈 怜(憐)lián ⒈同情~惜。~悯。 ⒉爱惜~爱。 ⒊ ①可爱百花高楼更可~。 ②值得同情可~身上衣正单。 怜líng 1.见"怜悧"﹑"怜牙悧齿"。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 烛(爐)zhú ⒈以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用蜡和油脂包裹,点燃取光的东西蜡~成灰泪始干。 ⒉照见,照耀火光~天。〈引〉明察洞~其奸。 ⒊

:烬 (形声。从火,尽声。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同本义 请收合余烬。--《左传·成公二年》 烛烬夜有数升。--《北史·吕思礼传》 又如灰烬;余烬;烬灰(灰烬);烬骨(骨灰) 残余、剩余或残迹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诗·大雅·桑柔》 烬 烧毁;化成灰烬 烬(燼)jìn ⒈火烧物体之后剩下的东西灰~。烛~。 ⒉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