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陷阱损积威

"陷阱损积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3:34:54


简介: “陷阱损积威”出自宋代苏轼的《游净居寺(并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n jǐng sǔn jī wē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游净居寺(并叙)》
内容: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的北面。
寺僧人居住仁对我说:齐天保年间,僧思惠过这,看到老人问了他的姓名,说苏氏,另外两个山名。
感叹说:我的老师告诉我,遇到三苏则住。
于是留结庵。
而老人竟然没有有,这是神的山。
此后湛僧智凯被考虑在这山上而得到法的,就社会所谓想大和尚、智者大师是这样的。
唐代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在那里,广明庚子之乱,寺废在战火中,到乾兴年间才恢复,而被称为梵天说。
十年游名山,从控制山内衣。
希望说完婚姻,携手老青山。
不明白俗缘在,失去身体蹈危机。
诉讼不是学问,陷阱减少积的威势。
就担心生死相隔,永远和云山违背。
今天又什么时候,草鞋自己轻飞。
叩头两足尊,举头两眼泪挥洒。
灵山会不散,八部还光辉。
愿意跟随二位圣人去,一洗千劫不是。
徘徊竹溪月,碧蓝的摇烟霏。
钟声亲自送客人,出谷还恋恋不舍。
回首我们家山,每年晚上将他回家。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读音: jìng jū sì, zài guāng shān xiàn nán sì shí lǐ dà sū shān zhī nán xiǎo sū shān zhī běi.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sì sēng jū rén wèi yú yán: qí tiān bǎo zhōng, sēng sī huì guò cǐ, jiàn fù lǎo wèn qí xìng, yuē sū shì, yòu dé èr shān míng.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nǎi tàn yuē: wú shī gào wǒ, yù sān sū zé zhù.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suì liú jié ān.
遂留结庵。
ér fù lǎo jìng wú yǒu, gài shān shén yě.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qí hòu sēng zhì kǎi jiàn sī yú cǐ shān ér dé fǎ yān, zé shì suǒ wèi sī dà hé shàng zhì zhě dà shī shì yě.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táng shén lóng zhōng, dào àn chán shī shǐ jiàn sì yú qí dì, guǎng míng gēng zǐ zhī luàn, sì fèi yú bīng huǒ, zhì gān xìng zhōng nǎi fù, ér cì míng yuē fàn tiān yún.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shí zài yóu míng shān, zì zhì shān zhōng yī.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yuàn yán bì hūn jià, xié shǒu lǎo cuì wēi.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bù wù sú yuán zài, shī shēn dǎo wēi jī.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xíng míng fēi sù xué, xiàn jǐng sǔn jī wēi.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suì kǒng sǐ shēng gé, yǒng yǔ yún shān wéi.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jīn rì fù hé rì, máng xié zì qīng fēi.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qǐ shǒu liǎng zú zūn, jǔ tóu shuāng tì huī.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líng shān huì wèi sàn, bā bù yóu guāng huī.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yuàn cóng èr shèng wǎng, yī xǐ qiān jié fēi.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pái huái zhú xī yuè, kōng cuì yáo yān fēi.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zhōng shēng zì sòng kè, chū gǔ yóu yī yī.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huí shǒu wú jiā shān, suì wǎn jiāng yān guī.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韵脚: 拼音:xiàn jǐng sǔn jī wēi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陷 (会意兼形声。从阜;从臽,臽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同本义 陷,高下也。一曰陊也。--《说文》 不可陷也。--《论语》。孔注下也。” 上陷而不振。--《国语·鲁语》。注坠也。” 一拥而入,人马俱陷。--《三国志通俗演义》 又如陷狱(入狱);沉陷(地面陷下去) 陷溺,淹没 陷没而死。--宋·文天祥《 后序》 又如陷溺 陷害 三长史皆害汤(张汤),欲陷之。--《史记》 又如诬陷(诬告陷害);陷灭(陷害诛灭) 攻破 陷xiàn ⒈掉进,坠入,沉下~进。~入。下~。 ⒉凹进两眼深~。 ⒊谋害,诬害~害。诬~。 ⒋攻破,穿破失~。冲锋~阵。吾盾之坚,莫能~也。 ⒌缺点改掉缺~ 。 ⒍ ⒎ ①地面或物体的表面向里凹进去。 ②领土或阵地被敌人侵占。

:阱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井声。本义陷阱,为捕捉野兽的坑) 同本义 阱,陷也。--《说文》 使入陷阱。--《汉书·食货志下》。师古曰阱,穿地以陷兽也。” 春令为阱获沟渎之利于民者。--《周礼·雍氏》 罟获陷阱。--《礼记·中庸》 猛虎落陷阱。--李白《君马黄》 又如猛虎落阱;阱鄂(捕野兽的陷坑和笼子);阱机(本指捕捉动物的陷阱。喻指陷害别人的计谋) 比喻害人的圈套 在地下掘的用来囚拘人的地方 阱 < 阱(穽)jǐng用于防御或捕捉野兽、敌人等所挖的陷坑陷~。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损,减也。--《说文》 损偏去也。--《墨子经》 损德之脩也。--《易·系辞》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损之,月攘一鸡。--《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损年(短报年岁;寿命减少);损膳(减膳);损薄(降低标准,减损);损夺(削减);损减(节制;减少) 损失;丧失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大 损sǔn ⒈减少~去。有~。 ⒉伤害~伤。~害。~人利己。满招~,谦受益。 ⒊丧失~失。~兵折将。 ⒋用刻薄的话挖苦人这话太~人了。 ⒌刻薄狠毒又凶又~。手段真~。

: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同本义 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 令野修道委积。--《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 掌邦之委积。--《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 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盐铁论·错币》 又如积谷(存积米谷以备灾荒);积居(聚积;囤积);积仓(贮存谷物的粮仓) 累积;堆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能从山里兴起,即指积土成山能使气侯发生变化而兴风作雨。兴,起,产生。焉,于是, 积(積)jī ⒈堆积谷物农收~场。〈引〉堆积,聚集~肥。~少致巨。日~月累。~土而为山,~水而为海。 ⒉长时期造成的~习。~弊。~不相能(能亲善)。~重难返(返回头)。 ⒊停滞~食。 ⒋算数乘法的得数乘~。 ⒌ ①正面的,进步的~极因素。~极分子。 ②进取的,努力的~极争取。~极工作。

:威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 (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 威wēi ⒈尊严,声誉,名望~严。声~。权~。~望。 ⒉使人敬畏的力量或气势~力。~风。示~。~振四海。 ⒊凭借力量或势力~协。~慑,~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