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旆到春山色更红

"旆到春山色更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2:01:44


简介: “旆到春山色更红”出自唐代薛逢的《送封尚书节制兴元》,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èi dào chūn shān sè gèng hó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送封尚书节制兴元》
内容:
大封茅土镇褒中,醉出都门杀气雄。
陌上晚花迎虎节,马前新月学弯弓。
珂临响涧声先合,旆到春山色更红
欲识真心报天子,满旗全是发生风。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薛逢
诗人介绍: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翻译:

《送封尚书节制兴元》是唐代薛逢创作的一首诗,主题是送别封尚书节制兴元的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封尚书大封茅土,统领兴元的职位。他豪气冲天,醉酒出都门。陌上的晚花迎接着庆祝虎节,封尚书如猛虎一般威猛。他骑在马上,月牙形的新月也像他学习弯弓的样子。珂临的笛声先合,旆在春山上迎风更加红艳。封尚书想向天子展示自己真心,旗帜上全是发生过的风。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封尚书醉酒而出城,给人一种豪气冲天,英雄气概的感觉。作者运用了月牙形的新月来强调封尚书的弯弓之姿,以及笛声和旗帜在风中飘扬的形象,为诗词增添了一种豪迈、壮丽的气势。

整首诗以封尚书送别的场景为主题,表达了送别者对封尚书的赞颂和敬畏之情。通过描写封尚书的威猛和豪气,展示了他在职位上的权威和能力。整首诗气势恢弘,寓意深远,展现了唐代壮丽的社会风貌和英雄人物形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à fēng máo tǔ zhèn bāo zhōng, zuì chū dōu mén shā qì xióng.
大封茅土镇褒中,醉出都门杀气雄。
mò shàng wǎn huā yíng hǔ jié,
陌上晚花迎虎节,
mǎ qián xīn yuè xué wān gōng.
马前新月学弯弓。
kē lín xiǎng jiàn shēng xiān hé, pèi dào chūn shān sè gèng hóng.
珂临响涧声先合,旆到春山色更红。
yù shí zhēn xīn bào tiān zǐ, mǎn qí quán shì fā shēng fēng.
欲识真心报天子,满旗全是发生风。
韵脚: 拼音:pèi dào chūn shān sè gèng hó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旆〈名〉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同本义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泛指旌旗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旆pèi〈古〉 旗边镶的装饰品帛~。泛指镶边的旗子旌~何缤纷。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 到 dào ①抵达;达到~校、~期。 ②往~南方去。 ③周到不~之处请原谅。 ④表示动作的效果说~做~。 ⑤姓。 【到敌人后方去】中国歌曲。抗日救亡爱国歌曲代表作之一。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 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到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工作做~了。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色〈名〉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 色shǎi ⒈指颜色(用于口语)掉~儿。印彩~吧。 色sè ⒈指颜色红~。黄~。目能辨~。 ⒉脸的表情、样子脸~。喜形于~。 ⒊种类,品种货~齐全。各~食品。 ⒋品质,质量英雄本~。成~。足~金首饰。 ⒌情景,景象天~。景~。春~。 ⒍妇女容貌姿~。 ⒎情欲~情。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飉飉(亦作红彪彪”。形容 红gōng ⒈ ⒉见hóng。 红hóng ⒈赤,像火,鲜血那样的颜色~色。~花。火~。〈转义〉 ①革命的~军来了。~色娘子军。 ②喜庆操办~事。 ③光荣上~榜。 ④顺利,成功等~起来了。开门~。 ⑤先进的,众人尊敬的~旗手。~管家。 ⒉受宠信的人~人。 ⒊额外的利润~利。分~。 ⒋ ⒌ ①人世间。 ②繁华热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