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旌旗指上台

"旌旗指上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30 11:04:08


简介: “旌旗指上台”出自明代周藩宗正的《送邢宪佥入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g qí zhǐ shàng tá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送邢宪佥入贺》
内容: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周藩宗正
诗人:
翻译:

《送邢宪佥入贺》是明代周藩宗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邢宪佥入京贺的场景。宪使匆匆赶往京城,旌旗指引着他登上台阶。寒霜凝结的威力驱散了闷热的夏季,雨水洗净了尘埃。在长乐宫中奏响了陈仙乐,承明皇帝亲手捧起寿杯。宫中的御炉香气弥漫,宫扇初次展开。这首诗赞美了邢宪佥的才能和对国家时事的贡献。然而,作者也表达了对邢宪佥离开的惋惜之情。

赏析:
《送邢宪佥入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明朝宫廷的庄严和繁华。诗中使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如霜威、雨色、长乐、御炉和宫扇等,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美感和庄重感。

诗人通过写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的场景,展现了邢宪佥受到国家重视的身份和使命。同时,描绘了寒霜驱散暑气、雨水洗净尘埃的景象,象征着宪使入京后将为国家带来清新和祥和。长乐宫中奏响陈仙乐,承明皇帝亲手捧寿杯,显示了宪使在朝廷中受到了崇高的礼遇和尊重。

诗中的御炉香散和宫扇初开,表达了宫廷中的喜庆氛围和对宪使的祝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邢宪佥离去的惋惜和思念之情,向他表示了对才能和贡献的赞美。

这首诗词整体上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展示了明代宫廷的盛况和众人对邢宪佥的敬佩。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对国家的希望和对邢宪佥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离别的留恋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àn shǐ qū jīng yì, jīng qí zhǐ shàng tái.
宪使趋京邑,旌旗指上台。
shuāng wēi qū rù shǔ, yǔ sè jìng chén āi.
霜威驱溽暑,雨色净尘埃。
cháng lè chén xiān lè, chéng míng pěng shòu bēi.
长乐陈仙乐,承明捧寿杯。
yù lú xiāng yù sàn, gōng shàn yǐng chū kāi.
御炉香欲散,宫扇影初开。
xiàn sòng fēng rén yì, kuāng shí guó shì cái.
献颂封人意,匡时国士才。
xiàng lái tíng zhēng dì, zhān liàn dú chí huí.
向来廷诤地,瞻恋独迟回。
韵脚: 拼音:jīng qí zhǐ shàng tá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

:旗〈名〉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表识,标志 旗qí ⒈用布、绸、纸等做成的标帜,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子。军~。国~。升~。 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又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统称"旗人"。又特指满族的~袍。~装。 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相当于县。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 );指 指zhǐ ⒈手指(脚趾也可写作"脚指")拇~。食~。~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 ⒉用杆状东西的尖端对着,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着。~向。用手一~。直~匪巢。 ⒊引导,点明,告知~引。~导。~正。~路明灯。~出他的缺点。 ⒋责备,谴责~责(严厉责备)♂眉冷对千夫~。 ⒌仰仗,依仗~望。~靠。 ⒍直立,竖起令人发~。 ⒎意思,意图,也作"旨"~意。话有所~。 ⒏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这本书三~厚。 ⒐ ⒑ ①指给人看。 ②上级对下级指明办事的原则和方法等。 ③上级对下级具有指令性的话或文字。 ⒒ ⒓ ①数学上表示一个数自乘的次数,写在数的右上角。如7自乘4次,写作,4是指数。 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指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时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物价~数。 ③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 ⒔ ⒕ ①发令,调度~挥工作。 ②负责发令调度的人工程总~挥。 ⒖ ①指导点明。 ②评论,议论~点江山。 ⒗ ⒘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