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扈跸诸蕃睹盛仪

"扈跸诸蕃睹盛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2:33:18


简介: “扈跸诸蕃睹盛仪”出自明代高启的《大驾亲祀方丘选射斋宫奉次御制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ù bì zhū fān dǔ shèng y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大驾亲祀方丘选射斋宫奉次御制韵》
内容:
奠壁方坛晓祝釐,豹竿风动从灵祗。
献符多士歌昌运,扈跸诸蕃睹盛仪
郊射贯侯初复古,汾祠获鼎未云奇。
山川效静年多谷,神答皇心定有期。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高启
诗人介绍: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翻译:

《大驾亲祀方丘选射斋宫奉次御制韵》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明代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仪式,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庄重。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奠壁方坛晓祝釐,
豹竿风动从灵祗。
献符多士歌昌运,
扈跸诸蕃睹盛仪。
郊射贯侯初复古,
汾祠获鼎未云奇。
山川效静年多谷,
神答皇心定有期。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皇帝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的庄严和威严。诗中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场景,包括奠壁方坛、豹竿风动等细节,展示了祭祀的隆重和庄重。诗人还提到了献符多士歌颂皇帝昌盛运势的情景,以及扈跸(随行)的各国使节们目睹盛大仪式的场景。诗中还提到了郊射贯侯(郊射是古代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贯侯是指射中靶心),表达了皇帝恢复古代祭祀仪式的意愿。汾祠获鼎未云奇,指的是祭祀活动中获得了象征权力和荣耀的鼎,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最后两句表达了山川静谧,年谷丰收的景象,以及神明对皇帝的心愿的回应。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和细节,展示了明代皇帝的威严和庄重,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祈祷。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自然景观和神明的回应,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明代皇帝的统治权威和对国家的祈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iàn bì fāng tán xiǎo zhù lí, bào gān fēng dòng cóng líng zhī.
奠壁方坛晓祝釐,豹竿风动从灵祗。
xiàn fú duō shì gē chāng yùn, hù bì zhū fān dǔ shèng yí.
献符多士歌昌运,扈跸诸蕃睹盛仪。
jiāo shè guàn hóu chū fù gǔ, fén cí huò dǐng wèi yún qí.
郊射贯侯初复古,汾祠获鼎未云奇。
shān chuān xiào jìng nián duō gǔ, shén dá huáng xīn dìng yǒu qī.
山川效静年多谷,神答皇心定有期。
韵脚: 拼音:hù bì zhū fān dǔ shèng yí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扈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同本义 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说文》 有扈。--《书·甘誓序》。释文国名。” 夏有观扈。--《左传·昭公元年》 侍从,养马的仆役 厮役扈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又如扈养(马夫、炊事等仆从人员);扈隶(跟随亲王的臣隶) 扈 随从;护卫◇多指随侍帝王 百官从驾,谓之扈从,或曰护之借字。--《封氏闻见记》 又如扈行(随从皇帝出行);扈侍(随侍帝 扈hù侍从~从(皇帝出巡时的护卫侍从人员)横行。

:跸 (从足,毕声。本义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同本义 出称警入言。--《汉书·梁孝王武传》 大祭祀、丧祀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周礼》 又如跸路(跸道。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清理道路,禁止百姓通行);跸声(清道的吆喝声) 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史记》 又如驻跸(指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跸bì 1.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 2.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3.站立不正。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蕃〈名,动〉 通藩” 篱落;屏障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大雅·崧高》 夫蕃篱之鶠,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玉《对楚王问》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 藩屏;捍卫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国语·楚语下》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 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颊侧 蕃者,颊侧也。--《灵枢经》。张志聪注蕃蔽在外。” 通番” 周代谓九州 蕃 fán ⒈茂盛林木~盛。〈喻〉繁多,增多~衍。 ⒉繁殖,滋生五谷~息。 蕃fān 1.通"藩"。篱落;屏障。 2.通"藩"。藩屏;捍卫。 3.通"藩"。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4.通"藩"。颊侧。 5.通"番"。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 6.通"番"。轮流更替。参见"蕃匠"。 7.通"?"﹑"辬"。车耳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来遮蔽尘土。 蕃pí 1.姓『有蕃向。见《后汉书.党锢传》。 蕃bō 1.见"蕃荷"。 2.见"吐蕃"。

:睹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同本义 睹,见也。--《说文》 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令人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有目共睹;睹睐(看见;发现);睹闻(亲见亲闻);睹始知终(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睹记(见闻与记忆) 察看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吕氏春秋·召类》 又如耳闻目睹;秋毫必睹 明白;懂得 不务深迂而难睹。--《论 睹 dǔ看见耳闻目~。

:盛 cheng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又如粢盛 器皿,如杯、碗之类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春秋时国名 盛 把东西放进去 用勺舀或运送 容纳 盛 chéng ①把饭、菜等放入碗、盘、桶等器具内。 ②容纳电影院可~两千人。又见shèng。 盛chéng ⒈容纳,将东西放入这车可~八人。~饭~菜。~入电冰箱。 盛shèng ⒈兴旺,繁茂兴~。旺~。昌~。茂~。~极一时。 ⒉强烈,炽烈~怒。年少气~。 ⒊丰富,规模大~产。~大。~行。~传。~况。~会。 ⒋深,厚~夏。~情。 ⒌华丽~装。 ⒍声望大~名之下,其实难副。。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 ;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 仪(儀)yí ⒈容貌,举止~容。~态。~表。 ⒉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司~。 ⒊礼物贺~。谢~。 ⒋准则,法度~则。 ⒌指仪器,供测绘、实验等用的有一定准则的用具经纬~。浑天~。地震~。教学~器。 ⒍〈古〉通"宜"。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