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律上阳和虽始煦

"律上阳和虽始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47:49


简介: “律上阳和虽始煦”出自宋代吴育的《次韵奉和给事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ǜ shàng yáng hé suī shǐ x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次韵奉和给事中》
内容:
律上阳和虽始煦,罇前人意已生春。
濠梁且欲观鱼乐,淮郡何能致鹿驯。
为访心朋独纵棹,况逢时隽与均茵。
别车岂必辞沉醉,更有高阳倒载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吴育
诗人介绍: (1004—1058)建州浦城人,字春卿。吴待问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临安、诸暨等县。景祐元年举贤良方正,迁通判苏州。还知太常礼院,奏定《太常新礼庆历祀仪》。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遇事敢言。出知数州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累进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官终知河南府。卒谥正肃。
翻译:

中文译文:
《次韵奉和给事中》

阳和初煦律已开,酒杯前人意春来。
想要观鱼濠梁上,却无法得到鹿驯。
我想和朋友一起划船,偶然遇见了才华横溢的高阳。
离开时不用担心喝得醉,还可以载着朋友返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场景。阳和初煦,酒杯丰盈,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诗人想观赏濠梁上游动的鱼儿,但无法驯服这些鹿,让它们来到淮郡。于是,他决定和朋友一起划船欣赏风景。偶然遇见高阳这样的才子,更增添了诗人的心情愉悦。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趣和对友谊的珍视。阳和律开指的是阳光明媚的春天,给人带来温暖。酒杯前人意春来,表现了酒与春的联想,酒是春天的象征,人们在春天中饮酒相聚,心情愉悦。诗人想观赏濠梁上的鱼儿,却无法让鹿驯服,这里通过鱼和鹿来象征两种不同的心愿和愿望,一种是可以实现的,一种是无法实现的。诗人决定和朋友一起划船,展示了他们的闲适和愉悦。最后,诗人偶然遇见了高阳,表示他在行船时邂逅了一位才子,增加了诗人的愉悦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景象,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友谊的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ǜ shàng yáng hé suī shǐ xù, zūn qián rén yì yǐ shēng chūn.
律上阳和虽始煦,罇前人意已生春。
háo liáng qiě yù guān yú lè, huái jùn hé néng zhì lù xún.
濠梁且欲观鱼乐,淮郡何能致鹿驯。
wèi fǎng xīn péng dú zòng zhào, kuàng féng shí juàn yǔ jūn yīn.
为访心朋独纵棹,况逢时隽与均茵。
bié chē qǐ bì cí chén zuì, gèng yǒu gāo yáng dào zài rén.
别车岂必辞沉醉,更有高阳倒载人。
韵脚: 拼音:lǜ shàng yáng hé suī shǐ xù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律〈名〉 (形声。从彳,聿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 律lǜ ⒈规章,法则,法令规~。定~。法~。 ⒉约束严以~己。 ⒊一种诗体,有一定的格式、字数,有五~(五言~诗)、七~(七言~诗)两种。 ⒋〈古〉我国音乐中用来正音的一种竹管~管。用~管定出的音也叫~。有十二律(~十有二,阳六为~,阴六为吕)。 ⒌同样,没有例外一~。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和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和顺;平和 和(龢)hé ⒈音乐和谐音声相~。〈引〉和睦,协调~谐。百姓~。 ⒉温柔,不猛烈温~。柔~。~颜悦色。~气致祥。 ①没有战争~平共处。 ②温和,不猛烈药性~平。 ⒊平息争端~解。讲~。媾~。 ⒋不分胜负~棋。 ⒌搀入,连同搀~。~衣而睡。~盘托出(连盘子一起托出来。〈喻〉全部拿出来或完全说出来)。 ⒍介词。对,向~小孩讲话,要讲得通俗易懂。 ⒎连词。跟,同,与云~月。你~他。 ⒏数学上指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加起来的总数三跟五的~是八。二加三加四的~是九。 和hè跟着唱一唱百~。曲高~寡。〈引〉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题材而写作~诗。奉~一首。 和hú ⒈打牌用语〈表〉赢了~牌。我~了。 和huó搅拌,揉弄~泥灰。~面团。 和huò ⒈搀杂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稀泥(〈喻〉放弃原则,调和折中)。 ⒉量词。洗衣服等换水的次数衣服已洗三~。 ⒊量词。熬药加水所熬的次数头~药。三~药。

:虽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燕策》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虽故(虽然);他虽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 即使…也;纵使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先王之法,经手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仅,只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原本,本 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 虽(雖)suī ⒈连词。即使,纵然~然。麻雀~小,肝胆俱全。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犹生。会议~短,但可解决问题。 ⒉只,仅有~有。 虽wèi 1.兽名。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shǐ ⒈起头,最初,当初开~。~祖。~信圣贤之道。 ⒉才,方才事毕~返。

:煦 (形声。从火,昫声。本义温暖;暖和)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煦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煦(昫)xù温暖~日⊥~。春~百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