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濠梁送归处

"濠梁送归处"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33


简介: “濠梁送归处”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送邓监簿南归》,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o liáng sòng guī chǔ,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送邓监簿南归》
内容: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送邓监簿南归》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中文译文:
看不见通往骊塘的路,我茫然度过了四十个春天。
长久以来作为异乡客,我常常怀念过去的朋友。
水阅读了公历史的三代,而云漂泊的只有我一个人。
在濠梁送别离的地方,握手的只有悲伤和辛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诗人描述了自己送别邓监簿南归的场景,并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和思乡之情。

诗的开头,“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四十个春天,渐渐迷失了回家的路。他心中茫然失措,对时间的流逝感到迷茫。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长期作为异乡客,思念过去的朋友和故土。他思念着曾经的伙伴,回忆着故时的人情景物,感叹离乡之苦。

然后,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公家的命运作了对比。水阅读了公历史的三代,象征着公家的世代传承和昌盛。而诗人自身却只是一个云漂泊的个体,没有根基和归属感。

最后两句“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濠梁是指濠梁河,可能是离别的地方。诗人与邓监簿握手告别,但握手之间只有悲伤和辛酸,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离乡困境和对家国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ú jiàn lí táng lù, máng rán sì shí chūn.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
zhǎng wèi yì xiāng kè, měi yì gù shí rén.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shuǐ yuè gōng sān shì, yún fú wǒ yī shēn.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
háo liáng sòng guī chǔ, wò shǒu dàn bēi xīn.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韵脚: 拼音:háo liáng sòng guī chǔ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濠〈名〉 水名 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秋水》。司马注水名也。” 又如濠上(濠水之滨);濠梁(濠水上的桥梁。引申指逍遥闲游之地);濠濮闲想(相传庄子与惠施优游濠梁之上,又庄子曾钓于濮水,拒绝楚王的聘请,因以濠濮比喻消遥闲居、清淡 无为的思绪) 护城河 古州名。濠州 濠háo ⒈护城河城~。 ⒉沟渠,沟~沟。战~。防空~。 ⒊濠水,在安徽省。

:梁 (会意。从木,从水,剉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 梁( ⒈樑)liáng ⒈支撑屋顶的横木屋~。栋~。 ⒉桥石~。架桥~。 ⒊物体中间高起成条状的部分山~子。鼻~儿。 ⒋物品上面便于提携的弓形物水壶~子。抓稳菜篮子的提~儿。 ⒌朝代名 ①南朝(宋、齐、~、陈)之一,公元502-557年。第一代君主是肖衍。 ②五代(~、唐、晋、汉、周)之一,又称"后梁",公元907-923年。第一代君主是朱温。

:送 (会意。小篆字形) 同本义 送,遣也。--《说文》。 送迎无礼。--《荀子·富国》。注致女也。” 又如送嫁(送亲);送娘(方言。送新娘子);送房(结婚之夕,亲友陪送新郎入洞房);送亲(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上轿或送新娘到男家) 送行;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又如送车(到车站送行;又指送行的车);送迎钱(迎送官员的开销);送任(送 送sòng ⒈运输,传递~粮。~油。~信。 ⒉赠给~给。~礼。传经~宝。 ⒊陪着离去的人一块走~客。~行。~别。护~。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处〈动〉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同本义 刬,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曹植《浮萍篇》 居住;生活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靬》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 处 chǔ ①居住穴居野~。 ②与别人一起生活;交往他这个人很好~。 ③存在;居我们国家正~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 ④处置;办理~分、~理。又见chù。 【处方】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包括开方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数量、剂型、用法、用量等。 【处决】指执行死刑。 【处女】 ①未婚女子。又叫处子。 ②比喻第一次的~作(一个作者的第一部作品)。 【处女膜】女性阴道口周围的一层薄膜,有不规则的小孔。经性交或受到外伤后破裂。 【处士】古时称有德才,但不愿做官而隐居的人◇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处心存心。 【处之泰然】像平常一样对待,好像没事一样。指对待困难或意外情况沉着镇静。也指对某些应当在意的事毫不在意。泰然不以为意、若无其事的样子。又作泰然处之。 【处子】见【处女】 ①。 处 chù ①地方~所。 ②机关或机关中的一个部门人事~、保卫~。又见chǔ。 处(處、刬)chǔ ⒈居住久~农村。 ⒉存,置~在。~于。~心积虑。设身~地。 ⒊交往,同在一起和睦相~。 ⒋安排,解决,办理~置。~理。~之泰然。 ⒌罚,惩办~分。~决。惩~。判~。 ⒍ ⒎ ⒏ 处(處、刬)chù ⒈地方,位置~所。全国各~。〈引〉点,部分好~。坏~。益~。短~。 ⒉机关单位或其中的部门政工~。卫生~。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