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常在于险远

"常在于险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1:34


简介: “常在于险远”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zài yú xiǎn yuǎ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出处: 《游褒禅山记》
内容: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朝代: 宋代
分类: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纪游,写景,感悟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注释

翻译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注释
1.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2.而:连词,并且。卒:最终。之:指褒禅山麓。
3.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名:命名,动词。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4.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禅院:佛寺。
5.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阴”。名:命名,动词。
6.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7.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漫灭:指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
8.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9.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10.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11.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12.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穷:穷尽。
13.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14.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15.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
16.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17.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18.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更加。
19.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20.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21.既:已经,……以后。其:助词。
22.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责怪。其:那,那些。
23.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
24.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焉:句末语气词。
25.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
26.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27.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28.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9.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30.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31.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
32.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
33.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
34.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
35.得:心得,收获。
36.谬其传: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错。谬,使……谬误,把……弄错。莫能名:不能说出真相(一说真名)。
37.何可胜道:怎么能说得完。胜,尽。
38.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谨慎取舍。
39.以:以(之),因此。悲:叹息
40.庐陵:今江西吉安。萧君圭,字君玉。
41.长乐:今福建长乐。王回,字深父。父:通“甫”,下文的“平父”“纯父”的“父”同。
42.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43.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临川:今江西临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读音: bāo chán shān yì wèi zhī huà shān, táng fú tú huì bāo shǐ shě yú qí zhǐ, ér zú zàng zhī yǐ gù qí hòu míng zhī yuē" bāo chán".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jīn suǒ wèi huì kōng chán yuàn zhě, bāo zhī lú zhǒng yě.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jù qí yuàn dōng wǔ lǐ, suǒ wèi huà shān dòng zhě, yǐ qí nǎi huà shān zhī yáng míng zhī yě.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jù dòng bǎi yú bù, yǒu bēi pū dào, qí wén màn miè, dú qí wéi wén yóu kě shí yuē" huā shān".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jīn yán" huá" rú" huá shí" zhī" huá" zhě, gài yīn miù yě.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qí xià píng kuàng, yǒu quán cè chū, ér jì yóu zhě shén zhòng, suǒ wèi qián dòng yě.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yóu shān yǐ shàng wǔ liù lǐ, yǒu xué yǎo rán, rù zhī shén hán, wèn qí shēn, zé qí hǎo yóu zhě bù néng qióng yě, wèi zhī hòu dòng.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yú yǔ sì rén yōng huǒ yǐ rù, rù zhī yù shēn, qí jìn yù nán, ér qí jiàn yù qí.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yǒu dài ér yù chū zhě, yuē:" bù chū, huǒ qiě jǐn.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suì yǔ zhī jù chū.
”遂与之俱出。
gài yú suǒ zhì, bǐ hǎo yóu zhě shàng bù néng shí yī, rán shì qí zuǒ yòu, lái ér jì zhī zhě yǐ shǎo.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gài qí yòu shēn, zé qí zhì yòu jiā shǎo yǐ.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fāng shì shí, yú zhī lì shàng zú yǐ rù, huǒ shàng zú yǐ míng yě.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jì qí chū, zé huò jiù qí yù chū zhě, ér yú yì huǐ qí suí zhī, ér bù dé jí fū yóu zhī lè yě.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yú shì yú yǒu tàn yān.
于是余有叹焉。
gǔ rén zhī guān yú tiān dì shān chuān cǎo mù chóng yú niǎo shòu, wǎng wǎng yǒu de, yǐ qí qiú sī zhī shēn ér wú bù zài yě.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ū yí yǐ jìn, zé yóu zhě zhòng xiǎn yǐ yuǎn, zé zhì zhě shǎo.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ér shì zhī qí wěi guī guài, fēi cháng zhī guān, cháng zài yú xiǎn yuǎn, ér rén zhī suǒ hǎn zhì yān, gù fēi yǒu zhì zhě bù néng zhì yě.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yǒu zhì yǐ, bu shui yi zi yě, rán lì bù zú zhě, yì bù néng zhì yě.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yǒu zhì yǔ lì, ér yòu bù suí yǐ dài, zhì yú yōu àn hūn huò ér wú wù yǐ xiāng zhī, yì bù néng zhì yě.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rán lì zú yǐ zhì yān, yú rén wéi kě jī, ér zài jǐ wèi yǒu huǐ jǐn wú zhì yě ér bù néng zhì zhě, kě yǐ wú huǐ yǐ, qí shú néng jī zhī hū? cǐ yú zhī suǒ de yě! yú yú pū bēi, yòu yǐ bēi fū gǔ shū zhī bù cún, hòu shì zhī miù qí chuán ér mò néng míng zhě, hé kě shèng dào yě zāi! cǐ suǒ yǐ xué zhě bù kě yǐ bù shēn sī ér shèn qǔ zhī yě.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sì rén zhě: lú líng xiāo jūn guī jūn yù, cháng lè wáng huí shēn fù, yú dì ān guó píng fù ān shàng chún fù.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zhì hé yuán nián qī yuè mǒu rì, lín chuān wáng mǒu jì.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韵脚: 拼音:cháng zài yú xiǎn yuǎn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常 cháng ①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②不变的;永久的~数。 ③时常;常常~来~往。 ④姓。 【常备不懈】时刻有所准备,丝毫不松懈。 【常备军】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正规军队。 【常规能源】广泛使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又称传统能源。 【常规战争】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区别于核战争)。 【常轨】正常的、平常的方法或途径。 【常量】考察过程中保持不变或只能取一个数值的量叫常量。如等速运动中的速度。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乔木层多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 【常数】固定不变的数值,如圆周率π。 【常数列】每一项都相等的数列,如1,1,1,…。 【常数项】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4x-5,-5是常数项。 【常数项矩阵】参见【线性方程组】。 【常微分方程】数学的一门分科,研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及解的性质。主要有定性理论、稳定性理论、解析理论等部分。 【常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鸟类、哺乳类是常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恒温动物。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常用对数表】数学用表之一,供查找常用对数之用,列有正实数的常用对数的尾数数值。又叫常用对数的尾数表。简称对数表。 常cháng ⒈随时,时时时~。经~。~ ~在一起工作。 ⒉永久的,固定的~绿。~在。松柏~青。 ⒊规律,准则天行有~。 ⒋普通,一般通~。平~。反~。~识。~态。寻~。 ⒌〈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 ⒍〈古〉通"尝"。曾经。 ⒎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 在zài ⒈存,生存存~。健~。人~阵地~。 ⒉居于,处于,置于~职。留~。我昨天~家。碗~桌子上。 ⒊〈表〉动作的进行她~做实验。我正~写字。 ⒋介词。〈表〉动作的地点、时间、范围、情况等~学校学习。~晚上看电视。~全国普及中学教育。~有利的条件下。 ⒌跟"所"连用〈表〉强调~所不惜。~所不辞。~所难免。 ⒍在于,关系到某方面事~人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于机械化。 ⒎ ①在于。 ②介意不~乎。 ⒏ ⒐ ⒑ ①可望见的。 ②即将到来胜利~望。 ⒒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 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于yū 1.广大。 于yī 1.见"于微闾"。

:险 (形声。从阜,佥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险 险(雞)xiǎn ⒈地势扼要,难于通过~要。~阻。天~。 ⒉地势不平坦~以远,则至者少。 ⒊危,不安全危~。冒~∶~。~症。~境。 ⒋狡诈,狠毒~诈。~恶。~毒。阴~。 ⒌几乎,差一点~遭暗算。~些丧命。 险jiǎn 1.少。 险yán 1.岩岸。

:远 (形声。从辵,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又如 远(遠)yuǎn ⒈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方。~古。路~。长~。久~。 ⒉不接近,关系疏~亲。疏~。 ⒊(差别)大相差甚~。 ⒋深远言近旨~(说话浅近,含意深远)。 远yuàn 1.离开;避开。 2.不亲近;不接近。 3.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