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读遍名山万卷藏

"读遍名山万卷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24:24


简介: “读遍名山万卷藏”出自宋代陆游的《有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biàn míng shān wàn juǎn cá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有感》
内容:
读遍名山万卷藏,残年肯受俗低昂?正须啸咏风涛上,未至悲辛酒朒旁。
梦里功名谁复计,闲中日月不胜长。
虚皇有诏君知否,尽赐江湖作醉乡。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有感》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感》

读遍名山万卷藏,
残年肯受俗低昂?
正须啸咏风涛上,
未至悲辛酒朒旁。

梦里功名谁复计,
闲中日月不胜长。
虚皇有诏君知否,
尽赐江湖作醉乡。

中文译文:

浏览了名山大川的无数著作,
临近晚年你是否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
正需要高歌猛进,登上风涛之巅,
却未能达到悲伤与痛苦之境。

在梦中,功名荣誉还有谁会在意,
闲暇时光里,日月的流转显得漫长。
虚幻的皇权是否曾经赐予你君臣知己的待遇,
尽情享受江湖的烟波作为你的醉乡。

诗意和赏析:

《有感》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开篇就提到自己读遍了名山大川的万卷著作,这是对自己丰富的学识和阅历的自豪。然而,他在残年之际,他是否愿意接受世俗的高低身份之分,是否甘心平庸地度过余生,成为了他内心的疑问。

接下来的几句中,陆游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迫切需求。他渴望高歌猛进,登上风涛之巅,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成就。然而,他也承认自己并未达到悲伤和痛苦的极致,暗示着他对于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陆游进一步反思了功名利禄对于人生的意义。他提到在梦中,功名荣耀是否有人会再去计较,暗示着他对于人生名利的看透和超越。他感慨地说,闲暇时光的日月流转显得异常漫长,暗示着他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陆游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虚幻权力的态度。他说虚皇是否曾经赐予他皇家的荣誉和地位,以及尽情享受江湖的烟波作为他的醉乡。这里的江湖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世俗纷争和人情冷暖,他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这些,将其视为自己的乐土。

整首诗透露出陆游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思。他表达了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同时也对于名利和权力的看透和超越。这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是陆游晚年诗歌的常见主题之一注意:本诗的最后两句存在一定争议,有多个版本的诗文,最后两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上述分析是基于最常见的版本。以下是最后两句的其他版本和对应的中文译文:

版本一:
虚皇有诏君知否,
尽赐江湖作醉乡。
中文译文:
虚幻的皇权是否曾下诏给你,
尽情享受江湖的烟波作为你的醉乡。

版本二:
虚皇有诏君知否,
尽赐江湖名与利。
中文译文:
虚幻的皇权是否曾下诏给你,
尽情赐予江湖的名与利。

版本三:
虚皇有诏君知否,
尽赐江湖作故乡。
中文译文:
虚幻的皇权是否曾下诏给你,
尽情赐予江湖作为你的故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ú biàn míng shān wàn juǎn cáng, cán nián kěn shòu sú dī áng? zhèng xū xiào yǒng fēng tāo shàng, wèi zhì bēi xīn jiǔ nǜ páng.
读遍名山万卷藏,残年肯受俗低昂?正须啸咏风涛上,未至悲辛酒朒旁。
mèng lǐ gōng míng shuí fù jì, xián zhōng rì yuè bù shèng zhǎng.
梦里功名谁复计,闲中日月不胜长。
xū huáng yǒu zhào jūn zhī fǒu, jǐn cì jiāng hú zuò zuì xiāng.
虚皇有诏君知否,尽赐江湖作醉乡。
韵脚: 拼音:dú biàn míng shān wàn juǎn cá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邯郸淳《笑林》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 读 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时,完整的长句或小段的停顿称为句,句中的小停顿称为读。又见dú。 读 dú ①照着文字念。 ②阅读;看书或文章。 ②上学~大学。又见dòu。 【读后感】一种文体。读书看报之后,把心得、感受、看法等写成文章或笔记。 【读卖新闻】日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874年创刊。面向大众,注重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每天早刊24版,晚刊12版。 【读秒】 ①围棋、象棋等体育比赛规则。对局者自由支配时间已用到事先规定的保留时限后始由裁判员报时。 ②比喻非常紧张繁忙的状态或阶段亚运工程已进入~阶段。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思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时,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称职的称不读chēng,而读chèn,禁不住的禁不读jìn,而读jīn。 【读数据语句】〈计〉basic语言语句之一。它向运行中的程序的某些变量提供数据。date语句设置数据表,由read语句提取数据,每提取一个数据时,指向下一个将要提取的 数据位置。 【读友】〈港台〉读者。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徧,徧也。--《说文》 徧于群神。--《虞书》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宋·沈括《梦溪笔谈》 遍衙门告不成。--《陈州粜米》 遍 泛指普遍 室人交徧摧我。--《诗·邶风·北门》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满山遍野;遍窥(周览,尽见);遍体(浑身,全身) 遍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遍 biàn ①普遍;全部满山~野。 ②量词。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整个过程为一遍细读了三~。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鱼鳞般密布的伤痕。形容伤势严重。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万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虫名。蝎。 万,虫也。--《说文》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元稹《遣悲怀》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 (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古代的一种舞名 古州名 万mò ⒈ 万(萬)wàn ⒈数目字十千为一~。 ⒉多,一切~般。~物。千家~户。千军~马。~象更新。 ⒊极,很,绝对~端。~难。~无一失。~全之策。 ⒋ ①万分之一。 ②意外,意外的~一出错。防止~一。 ③倘若,如果~一他不干,就请别人干。 ⒌ ①千秋万代,永远存在。 ②〈表〉欢呼或棕人民~岁。

:卷 (形声。从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声。本义膝曲)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 卷(捲)juǎn ⒈将东西弯曲裹成圆筒形~袖子。~席子。捆~行李。 ⒉卷成圆筒形的东西烟~儿。被盖~。 ⒊撮起或裹住带走大风~起尘土。~入旋涡(〈喻〉被牵涉到不利的事件里)。 ⒋量词两~报纸。三~柴草。 卷juàn ⒈书籍,也指可以卷起收藏的字画手不释~。画~。 ⒉书籍的册、本或篇章藏书万~。第四~。上~。下~。 ⒊考试用的纸试~。阅~。数学~子。 ⒋汇成的档案、文件~宗。案~。调~。查~。 卷quán 1.弯曲。 2.柔弱。参见"卷然"。 3.通"婘"。美好貌。 4.通"拳"。拳头。参见"卷石"。 5.通"拳"。忠恳貌。参见"卷卷"。 卷quān 1.冠卷,帽缘。 2.冠梁,犹今言帽盔。 3.古邑名。战国属魏。 卷gǔn 1.君王或上公的礼服。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