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袒跣北窗下

"袒跣北窗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0:50


简介: “袒跣北窗下”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不出门》,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ǎn xiǎn běi chuāng xià,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出处: 《不出门》
内容:
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
食饱更拂床,睡觉一嚬伸。
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
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
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
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
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
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白居易
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翻译:

诗词:《不出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弥月不出门,
永日无来宾。
食饱更拂床,
睡觉一嚬伸。
轻箑白鸟羽,
新簟青箭筠。
方寸方丈室,
空然两无尘。
披衣腰不带,
散发头不巾。
袒跣北窗下,
葛天之遗民。
一日亦自足,
况得以终身。
不知天壤内,
目我为何人。

中文译文:

一个月不出门,
整天没有客人来。
吃饱了还拂床,
睡觉时一皱眉。
轻轻的帷帐像白鸟的羽毛,
新铺的席子像青色的箭竹。
方寸间只有方丈大小的房间,
空空荡荡连一丝尘埃也无。
披着衣裳,腰间没有系带,
散着头发,没有戴头巾。
光着脚丫坐在北窗下,
像是葛天的遗民。
一天过得也自在,
何况能终身如此。
不知道在天地之间,
有谁视我为何种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白居易一个月不出门、整天没有客人来访的生活状态。诗中表达了一种自足、自在的心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状态。

诗中的意象描写细腻而生动,例如用帷帐比喻轻盈如白鸟的羽毛,用新铺的席子比喻清新如青色的箭竹。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诗人以简朴的姿态描述自己的生活,他不系腰带、散发头发,坐在北窗下光着脚丫,仿佛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遗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繁琐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享受着每一天的自在和宁静,对于天地之间的人生意义却有所思考和追问。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个人存在意义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í yuè bù chū mén, yǒng rì wú lái bīn.
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
shí bǎo gèng fú chuáng, shuì jiào yī pín shēn.
食饱更拂床,睡觉一嚬伸。
qīng shà bái niǎo yǔ, xīn diàn qīng jiàn yún.
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
fāng cùn fāng zhàng shì, kōng rán liǎng wú chén.
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
pī yī yāo bù dài, sàn fà tóu bù jīn.
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
tǎn xiǎn běi chuāng xià, gé tiān zhī yí mín.
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
yī rì yì zì zú, kuàng dé yǐ zhōng shēn.
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
bù zhī tiān rǎng nèi, mù wǒ wèi hé rén.
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
韵脚: 拼音:tǎn xiǎn běi chuāng xià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袒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同本义 袒,衣缝解也。--《说文》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 袒tǎn ⒈脱去上衣,露出部分身体~胸。~左臂。 ⒉偏护一方~护。偏~。

:跣 (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跣,足亲地也。--《说文》 公跣而出。--《国语·晋语》 祭不跣者,主敬也。--《礼记·少仪》注 古者以跣为敬,故非大功臣,不得剑履上殿。--《五杂俎》 又如跣足(赤脚);跣剥(脱) 跣xiǎn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窗 (象形。从穴,囱声。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也作囱”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痚。--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窗 chuāng窗户。房屋、车、船等通气透光的装置玻璃~、天~、文艺之~。 【窗口行业】指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因这些行业接触群众面广,社会文明风尚往往通过它们反映出来。 【窗明几净】形容屋子整洁明亮。几小桌。 窗(窓、竢、牕) chuāng房屋、车、船、飞机等通气透光的装置~户。~口儿。天~子。~明几净。 窗cōng 1.烟突;灶上烟囱。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