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荔枝梅子绿

"荔枝梅子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4:51:30


简介: “荔枝梅子绿”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食罢书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zhī méi zǐ lǜ,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食罢书字》
内容:
甲子霖涔雨,东南湿蛰风。
荔枝梅子绿,豆蔻杏花红。
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
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食罢书字》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甲子霖涔雨,东南湿蛰风。
荔枝梅子绿,豆蔻杏花红。
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
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

中文译文:
大雨滂沱,东南地区潮湿的春风。
荔枝和梅子青翠欲滴,豆蔻和杏花绚烂如红。
品尝着美味的蛮族茶叶,头顶扶着老酒。
偏僻的角落里,历经岁月的客人,
使这片土地的风俗逐渐相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宋代的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饮食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甲子年(农历六十年一个甲子)的大雨,形容雨势汹涌,暗示着时光流转的迅速。东南湿蛰风指的是春天的风,带有潮湿和温暖的特点,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荔枝和梅子的绿色和豆蔻和杏花的红色。这种色彩的对比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展现了春季的丰富多彩。

然后,诗人描述了享受美食的场景。蛮茶和老酒都是当时的名茶和美酒,扪腹和扶头意味着品味美食的满足和放松。这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向往和对享受生活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交融。荒隅经岁客指的是孤寂偏僻的地方,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接待过许多客人。土俗渐相通意味着不同地域的人民逐渐相互了解和融合。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观察和期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美食和舒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食物和人情的描绘,展示了范成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和谐社会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ǎ zǐ lín cén yǔ, dōng nán shī zhé fēng.
甲子霖涔雨,东南湿蛰风。
lì zhī méi zǐ lǜ, dòu kòu xìng huā hóng.
荔枝梅子绿,豆蔻杏花红。
mén fù mán chá kuài, fú tóu lǎo jiǔ zhōng.
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
huāng yú jīng suì kè, tǔ sú jiàn xiāng tōng.
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
韵脚: 拼音:lì zhī méi zǐ lǜ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茘 草名。即马蔺” 荔枝 荔(茘)lì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莇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又如枝庶( 枝zhī ⒈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条。树~子。柳~儿。 ⒉量词(多用于枝状或杆形的)三~梅花。两~铅笔。 ⒊ ①〈喻〉细小的,次要的不谈~节小事。 ②〈喻〉在处理一个问题中又发生的其它问题横生~节。 ⒋ 枝qí 1.歧,旁出。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 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 梅(榤、槑)méi ⒈落叶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有白、红等色,香味浓。果实青色,熟时黄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饯、果酱等。未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或饮料用。也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望~止渴。 ⒉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子zǐ ⒈儿,儿或女~女。~孙。泛指人男~。女~。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舟~。 ⒊〈古〉写在姓氏后面〈表〉对人的尊敬孔~。庄~。墨~。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百家。 ⒋〈古〉对人的敬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油菜~。卵~。精~。鱼~。 ⒎幼嫩的~鸡。~鸭。~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图书分类法,四部(经史~集)的第三部。 ⒑从母体产生的,跟"母"相对的~金(利息)。~音(辅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 ⒔ ⒕ ⒖ ①弟弟,子侄等职工~弟。 ②后辈,年轻人工农~弟。 ⒗子(读轻声)词的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珠~。凳~。瘦~。瘸~。出了乱~。 ⒘子(读轻声)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敲几下~门。 子zi 1.名词后缀。 2.某些量词的后缀。 3.用于动词﹑形容词词素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助词。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 5.助词。表示语气 。

绿 :绿 lu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緂)lù ⒈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 ⒉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率众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东北)为根据地,因此称"绿林军"◇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②旧时指上山为匪,抢劫财物的集团。 绿(緂)lǜ ⒈像一般草或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合而成的颜色~叶。~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