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睹物忽有感

"睹物忽有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9:58:55


简介: “睹物忽有感”出自宋代戴复古的《题侄孙岂潜家平远图》,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ǔ wù hū yǒu gǎ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出处: 《题侄孙岂潜家平远图》
内容:
好山横远碧,平野带林塘。
四望耕桑地,几年云水乡。
海天龙上下,秋日鹤翱翔。
睹物忽有感,无心住草堂。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题侄孙岂潜家平远图》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好山横远碧,
平野带林塘。
四望耕桑地,
几年云水乡。
海天龙上下,
秋日鹤翱翔。
睹物忽有感,
无心住草堂。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深深地被周围美景所感动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山、野、云、水、龙、鹤等景物,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丽。首句“好山横远碧”,以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构成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山的壮丽和远大。接着描述了平野上的林木和池塘,构成了山水交融的景象。

第三句“四望耕桑地”,揭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勤劳的农耕之地,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佩之情。

第四句“几年云水乡”,暗示了诗人在这里已经居住了一段时间,将这里称为自己的“云水乡”,表明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归属感。

接下来的两句“海天龙上下,秋日鹤翱翔”,通过描绘海上飞翔的龙和秋日中翱翔的鹤,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之处。

最后一句“睹物忽有感,无心住草堂”,表达了诗人在这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美好与宁静,他没有杂念,只专心享受这片土地和自然景色带来的宁静与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感悟力。这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之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ǎo shān héng yuǎn bì, píng yě dài lín táng.
好山横远碧,平野带林塘。
sì wàng gēng sāng dì, jǐ nián yún shuǐ xiāng.
四望耕桑地,几年云水乡。
hǎi tiān lóng shàng xià, qiū rì hè áo xiáng.
海天龙上下,秋日鹤翱翔。
dǔ wù hū yǒu gǎn, wú xīn zhù cǎo táng.
睹物忽有感,无心住草堂。
韵脚: 拼音:dǔ wù hū yǒu gǎn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七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睹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同本义 睹,见也。--《说文》 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令人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有目共睹;睹睐(看见;发现);睹闻(亲见亲闻);睹始知终(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睹记(见闻与记忆) 察看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吕氏春秋·召类》 又如耳闻目睹;秋毫必睹 明白;懂得 不务深迂而难睹。--《论 睹 dǔ看见耳闻目~。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感〈动〉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 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感应,影响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 感gǎn ⒈觉得~到头痛。 ⒉外界事物在意识、情绪上引起的反映~触。~概。~动。~化。读后~。 ⒊心情,情绪~情。情~。自信~。百~交集。 ⒋染上,遭受偶~风寒。 ⒌〈表〉谢意~谢。~恩。 ⒍ ①外界事物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直接反应我有点冷的~觉。 ②觉得我~觉很幸福。 ⒎ ①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又称"普通感冒"。 ②流行性感冒(流感),因感染病毒引起。 ⒏ 感hàn 1.通"撼"。摇动。 2.通"憾"。怨恨;遗憾。 3.见"感忽"。